无止境地探索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无止境地探索

——读钱梦龙《教师的价值》有感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王丹蕾

寒假,忙碌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也有时间摆脱诸多束缚静下心来读书和写作。犹豫多时,我翻开了购买于几个月前的钱梦龙老师的《教师的价值》一书。之所以迟迟没有阅读,竟源于我可笑的偏见。在语文教育界,谁不知道钱梦龙老师呢。年已九旬的他,可以称得上是几代语文人的精神偶像。可是,我却质疑过: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提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如今,四十年过去了,特别在这个“变化至上”的时代,一切都在高速发展,各种语文教育思想和流派让人眼花缭乱,钱先生那一套还适用于今天吗?是否早已是昨日黄花了呢?所以,我读着王崧舟、肖培东、王君等这一系列语文教育名师的著作,把这本书冷落在了柜中。而这段时间,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带着一份质疑,我打开了《教师的价值》。

谁知,一翻开就再也停不下来了,边读,书中密密麻麻的文段被我划下了横线,有些时候我还情不自禁地在一些地方写下了批注。读完整本书,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受笼罩着我。这一些看似无生命,于我有着时空距离的文字,竟然化成了一种莫大的鼓励,激励着我继续去坚持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同时,这书中的文字,也化成了一颗颗明星,一下子照亮了我有些昏昏沉沉的属于语文成长的天幕。那么,我想,这份鼓励和明亮一定值得我用文字去记录,去总结,去铭记:

一、我感叹于钱老的执着

有一段时间,我为自己的学历而感到无比骄傲,我甚至潜意识地把学历和学识以及能力完全划上了等号。直到工作后,在我接触到一个个有着深厚的语文底蕴的前辈时,我才逐渐意识到:“学历说”其实有点幼稚可笑。特别是看到书中钱老介绍自己只有初中毕业,可是他诗词书画信手拈来,襟袖飞扬间都是文艺,课堂上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气息,是真正的语文大师。同时,这样的钱老,也曾在时代的潮涌中陷入泥沼,曾被错划为“极右”,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炼狱,很长时间没有任何机会走上讲台。但他在书中写道:“无论我坠落到怎样的谷底,我都没有放弃,即使在处境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里,只要容许我走上讲台,我仍然一如既往地践行着我的教学理念。”在书的后记中,他说:“我知道,一辈子对语文痴情不改的我,积习已深,只要活着,就不会停止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这看似平实的文字击中了我的心,让我切实地感受着他对语文教学的执着。这执着是包裹着最炽热而真挚的痴情的,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淬炼,在起落的人生沉浮中,更加光彩夺目。那么,我呢?幸运地拥有“高学历”的我,常常自诩是一个执着的语文人。我坚持读书、写作、思考,号称对课堂葆有一份虔诚与热情。但“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么,真正的执着应该经得起困难的考验。我想到了自己逃避上公开课、研讨课的样子。有上课的挑战一来,我第一反应就是“逃”。逃不过了,便在一次次殚精竭虑的备课过程中怨声载道,全然抛下心中那份对语文的初心。而对教学理念的坚持呢?有时候,我明知有些话绝不应该在语文课上说,有些行为绝不应该在语文课上出现。可是,压力一来,我立马变了一番模样。有时,没时间充分备课,我就搬了教参上的一些设计在课堂上“狐假虎威”。还有些时候,我变得更加面目可憎。记得上个学期末,想快些结束新课进行期末复习成为了一种精神压力。我无数次舍弃了课堂上的点拨与引导,在学生回答问题走偏了方向时,我却着急地把正确答案一股脑灌给了学生,全然忘了自己追求和要坚持的语文教学理念。这样的行为和钱老提到的裹着痴心的“执着”实在相差太远太远……

二、我反思于教师的作用

提到钱老,一定会想到他主张的“语文导读法”。语文导读法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其中“教师为主导”尤让我思考良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是主导作用如何得以体现呢?却是一线语文教师们实践的难题。钱老强调:“‘导’就是指导、引导、辅导,教师‘导’得恰当,学生才能学得主动积极,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阅读时,我把“恰当”二字着重划记下来。记得刚教书的那几年,我总习惯在课堂上自己说,说得又多、又满、又深,成为了课堂的绝对核心,学生也被我拽着走,这当然不是恰当的引导;而后,我又尝试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少讲,把主问题设计得“大”一点再“大”一点,放开手让学生自由思考、表达和领悟,但最终却缺乏“收”的能力,这样的“导”似乎也不“恰当”。在这本书中的《语文导读法的基本理念》一文中,钱老提到:“教师的主导,是组织,就不能‘放羊;是引导,就不能‘填鸭’;是‘激励,就不能‘牵牛’;是授业,就不能当讲不讲’。”这段话给我醍醐灌顶之感。作为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顺着学生的思维,指导之,点拨之,辅助之,启发之。这份“导”的度在讲与不讲之间,需要用教师的智慧来平衡,艺术的天才就是分寸感,似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不该讲的时候绝不讲,不该硬牵的时候绝不硬牵;同时该引导启发的时候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记得上个学期在讲《仙人掌花》这篇散文的阅读时,孩子们谈论文章的主旨时很快地抓住了尾段:“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随之,就有学生自信地回答道:“这篇散文作者是想表达对仙人掌的顽强的生命力的讴歌!”我肯定了他的思考,脑子也在飞速运转,继而追问:“如果是这样的写作目的,王老师觉得结尾可以改为‘仙人掌的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这样的改写和原文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追问成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更深一层的途径,让学生明白这篇散文没有停留在仙人掌之上,而是升华到了赞美一切有顽强生命力的人和事上。这样的例子很小很小,但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恰当引导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而教师的“主导”,关键就在于导之恰当而有效。但你我皆知:这有效的“导”又恰是教师无法充分预设的,大多需要老师临场的反应,这临场反应能够快而准确,其功夫却在课堂外,特别是课外的积淀和思考。在老师恰当的“导”的作用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彰显,真正做到“会学”,拥有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学生的“会学”和老师的“善导”本就是一个立体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我笃定于自己的坚守

钱老在书中提到:“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程?为什么要教这门课?”在多篇文章中,他反复强调: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始终坚守一个立场:我教的是语文,它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民族语教育是语文教学之“魂”。对此,我的内心是无比认同的。我始终提醒着自己:每一堂语文课,所教内容是不同的,教学策略也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便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文字里多“摸爬滚打”几个来回,进行着充分而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钱老在书中举了很多课例,他在课堂上最喜欢说的话是:“文章中有哪些依据呢?”“书上是怎么说的?”他总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不断地引向课本,引向文字,在咀嚼和品味文字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而这份成长有语文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追求的是:一节节语文课是学生在深入、细致、反复地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和作者进行着心灵对话的过程。于我而言,坚守这语文教学之“魂”,需要一种自觉的意识,更需要一种坚持的毅力。那么就从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开始,从第一篇课文的备课开始,我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语文教学要从语言和学生出发!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教师的价值》,从打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迫切地在寻找答案:“什么是教师的价值?什么是语文教师的价值?”这不正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终其一生孜孜以求的东西吗?看到了书的最后一页,钱老似乎始终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案,但细想,其实他又已经给了最好的答案。他这传奇的一生,不就最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吗?用执着、痴情、智慧在语文的自留地上耕耘、播种、灌溉、施肥、收获,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让他们真正拥有了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也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语文老师,让他们在这条属于语文教育的成长道路上拥有一束光,一份力量和一个努力的方向。而我,就是这一批批幸运而幸福的语文老师中最普通的一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钱老说属于他的传奇还没有落幕,他还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探索着。那么,渺小的我,又有什么理由停下探索的脚步呢?走吧,思吧,读吧,写吧,前行的路永无尽头,永无止境……

语文张感言:

钱梦龙老师,一位我比较熟悉而且特别敬佩的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我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踏上杏坛开始,最先接触并长期影响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就是他老人家提出且一直践行的“导读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八十岁生日那天,他老人家竟然来长沙上公开课,我竟然也有幸听到了他上的《睡美人》一课:开讲简练而幽默,过程扎实而简约,体现了教者的大智慧。当然,最为震撼我们的是他当年八十高龄,耳聪目明,而且思维反应迅速敏捷。尤其感佩的是,他老人家的行为应验了黄厚江老师的一句话:特级教师就是特别爱上课的教师,哪怕退了休也想上课的教师。所以,这是包裹着炽热的痴情的执着,是我们语文教育人学习和终生追求的偶像。也感动于丹蕾的执着,一为读书,不断地阅读教育名著和文学名著;二为写作,每每有感动与收获,就奋笔疾书,至少洋洋数千言;三为教育思想,语文老师会上,她发言时,始终强调,一定要让学生爱上语文,一生都要敬畏语言和文字;四为追求,矢志不渝的追求——一辈子就做一个不断成长的语文教育人!斯人丹心育蕾,定将桃李满天下!

编辑:陈贝贝

审核:张琦

莲乡细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ua.com/xzfb/6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