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青语植物进化的艺术

天下无难事,惟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

——黄兴

今天团团给大家推荐

《植物进化的艺术》

这是一本画册,同时还有

博学的知识,让人们忍不住

与自然相知相遇

i自然

(美)约翰·克雷斯(英)雪莉·舍伍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张张图翻过去,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花木,散发着香气。仿佛,它们知道自己最美的这一刻将被定格,于是竭力呈现出最饱满的状态,从此永远鲜活。那是画家与植物深情相望的瞬间,也开启了人与自然相遇相知的旅程。

读这本书犹如在看画展,不仅会被那些精美的画作和精彩的博物学知识吸引,画家本人的故事也会在读者的心中泛起涟漪,让人忍不住去了解和走近他们。

当我看到那幅紫斑喜林芋时,好半天挪不开眼。与大多数舍弃生境、单纯强调植物特性的绘画不同,这棵紫斑喜林芋与丛林同时出镜。一株叶片肥硕的喜林芋沿着树木茎干攀援而上,柔韧的茎蔓上,七颗雪白肥厚的肉质佛焰苞洒着紫色斑点,细致呵护着苞心里的花序。它既是独立而鲜明的个体,又是丛林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我猜想,在幽暗潮湿的森林中,画家看到这株正在开花的喜林芋时,不禁眼前一亮,于是坐下来打开画夹,用线条与色彩与它细细交谈。

玛格丽特·米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呢?她为什么走进遥远的丛林深处?我按捺不住好奇去搜索她的资料。生于年的玛格丽特·米,曾是一名制图员,战后在伦敦学习艺术。她和巴西的缘分始于跟艺术家格雷维尔·米去巴西南部海边的山间画植物和蜂鸟。后来,格雷维尔·米成了她的丈夫,亚马逊雨林成了她毕生的梦想之地。她曾先后十五次不顾安危,长途跋涉去寻找和描绘雨林中的稀有植物。经受过无数次生死考验,然而,直到78岁高龄,她还在雨林中旅行,寻找梦幻的月光花。

47岁那年,她带上绘画工具和一把左轮手枪,在一名当地向导的陪同下,乘坐独木舟穿越亚马逊支流——古鲁皮河,用几个月时间记录沿岸植物。在这趟发现之旅中,她看到亚马逊流域的商业开发已经开始,为保护热带雨林的环境,她从此立志为其发声,不遗余力呼吁号召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ua.com/xzfz/4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