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夏吃姜的时候,你去皮了吗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炎炎夏日为何还要吃性味辛辣的生姜呢?吃生姜的时候需要去皮吗?

▌夏季吃姜好处多

1、增食欲

炎炎夏日,很多人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况。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舌头的味觉神经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促使胃肠道充血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起到开胃健脾,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2、暖暖胃

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而一天之内,应该早吃姜。

3、解寒凉

烈日炎炎,气温高,人们贪凉爱吹空调,但一凉一热极易让人患上「空调病」,诸如发烧、呼吸道感染和拉肚子等。而生姜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4、健脾胃

从五色上讲,姜属于黄色食物。黄色属土,按照道医五行的理论,它是入脾胃的,能够健脾胃,助消化。

▌生姜皮亦是一味良药

很多人在食用生姜的时候,将生姜皮去掉。殊不知,生姜皮也是一味良药。

道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止呕解毒的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

用生姜治疗疾病时,是否去掉生姜皮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风寒感冒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喝生姜红糖水可以缓解,此时的生姜最好去掉皮,因为生姜皮有碍于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相反,如果是治疗一些热性疾病或水肿,如便秘、口臭等,最好单独用生姜皮,而不要用整个生姜。

在烹饪中使用生姜则建议最好留皮以免上火。通常情况下,加入菜肴中时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这样可以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充分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只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才建议将生姜皮去掉,如脾胃虚寒者,或在食用苦瓜、螃蟹、绿豆芽等寒凉性菜肴时,应去掉姜皮。

▌早晨、中午吃生姜最好

道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人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例如生姜等;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不能再像白天那样亢奋,这时如果摄人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吃姜有益,晚上则不宜吃姜。

据载,北京地安门外桥北火德真君庙(简称火神庙),在历史上江西龙虎山历代嗣汉天师来京都驻跸于此。明代,曾被皇家敕封为"显灵宫",与正阳门外关帝庙朝天宫,朝阳门外东岳庙灵济宫,合称"三宫",由皇家道录司直接派大德高道担任住持。

在现代史上,天师进京驻跸北京火神庙有两次。一次是清光绪二十几年(约为光绪二十五年〔年〕),朝廷为"息灾弭乱,永延清祚",曾请62代天师张元旭进京在火神庙亲自主持由"三宫"联合祈建的中元法会。另一次则是民国五年(年)进京住火神庙,在"新华宫"建醮设坛。天师入觐"北省道纲司、阴阳司,各道观主持,郊迎者万人。天师坐绿呢八人大轿,灵官乘马前行,四法师两旁扶轿。头牌揭承袭封号,二牌示龙王免朝,诸神免参。牌黄色,轿前护法童子二人,法衣金绣,一捧令牌,一捧法水。天师冠五岳朝天冠,服黄缎清赐法衣,履高底金绣法鞋,手挽灵诀,由前门入,留京半月,在新华宫奏斋醮三坛……"(《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卷二第页)。

通过封建时代火神庙的许多遗闻轶事,足见它的显赫地位。其中,晚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位时,朝廷派员致祭的中元法会,祭送巨码法船,连年在火神庙隆重举行就是一例。

近代,道教全真派举办的中元法会,也多以彩纸扎糊成法船。认为经过道士念咒后火化,即可超度。道教在中元法会上所烧的法船称为"宝筏",乃是一种巨码的纸活冥器。烧法船本非道教法会的科范仪轨,清代及民国期间,道教的中元法会焚烧法船大抵是受当时朝野上下崇佛的影响。清末,连年在火神庙举行的中元法会,焚化巨码法船就是这种世风的具体反映。

清末,每年中元节之际,火神庙山门外的北边甬路上,都摆着一艘巨码的所谓"普渡船",亦称"济孤船"(法船分两种--济孤船和净业船,济孤船是渡一切孤魂野鬼的,净业船是渡善人的)。其长度总共十丈,高度约五六丈。这是用四十八张长方形的"油桌"拼成的底座,再以薄木板钉成甲板,上边用木材、竹竿、秫秸、绸布、彩纸扎糊成船舱,舱顶为一殿两卷的古典宫殿形式,五脊六兽俱全。舱身的油漆彩画极为工整细腻。船舱里有十殿阎君(即秦广王蒋、楚江王厉、宋帝王余、王官王吕、阎罗王天子包、卞城王毕、泰山王董、都市王黄、平等王陆、转轮王薛)朝太乙寻声救苦天尊的立体庄严法相。甲板上站有黑白无常,即"活无常"和"死有分"二鬼,黑鬼身穿皂袍,手持勾魂牌,上书"你可来了,正要拿你",并以朱笔做了不规则的圈点。白无常口吐长舌,身穿白袍,手持哭丧棒,头戴白色高帽,上书"利见大人"。与之并排而立的还有"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神色栩栩如生。船头上的开路鬼尤其令人生畏,身高丈二,斗巴般的头颅,蓝靛脸,锯齿獠牙,面目狰狞。身穿虎皮战裙,手持钢叉,高抬单腿,向前探身,谓之"夜叉探海",相距很远即能看到它的身影。舱后甲板上站有"四值功曹"(即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名小吏)。舵房顶上竖有旗杆刁斗,桅杆上张挂着一丈开外的大风帆。舱外甲板两侧还立有与真人相等的执桨划船的水手各十二名。船后背插着白色青莲花纹,镶火焰边的三角旗七面。船上所有的神鬼人物所穿的衣服都是真绸真缎制作的,一切饰物也是真假相间的。据说,这只法船竟花了五万两白银,可谓奢矣!

火神庙山门前"离德昭明"的大牌楼上临时扎了黄红两色的彩饰,向前遮探的"毗卢帽"式的"大拍子山儿"像个神龛的上顶,出了十二个"山尖",每个山尖上吊着一串黄红相间的大彩球,迎风摇曳。牌楼下照例有民间善会摆设的"火壶茶会"若干档子。庙内二院、三院均搭起了满院儿的席棚,上面悬挂着十二筒经幡,棚内三面高搭法台,都是中国古典楼阁式的前脸,内悬"三清"画像,作为道士奉经作法的地方。(这是由长安街六部口陈家六合棚铺应的大活。这个棚铺曾承办过清宫慈禧、光绪万寿大棚和后来两宫奉安大典的丧棚。)两旁的经案上挂着绣花桌围。上面分别放着铃、嗡、磬、木鱼、铛、锅(察)、鼓,所有经书都盖着蓝缎绣花的"经符子"(覆盖经书的绣片)。台下的"坛前桌"上放着敕令架,上插令旗(据说,当年用色不一:东岳庙为绿旗红火焰边;火神庙为黑旗红火焰边;白云观为黄旗红火焰边,上均绣着北斗七星的图案)、令剑、令牌、天篷尺(也作"量天尺",上刻二十八宿星名)和甘露碗,架下放着如意、朝简、镇坛木、净水碗、米碟、柳枝、朱砚、朱笔……另一"坛前桌"放着净水盆、香花、灯、水、果,五供养、"全真演教宗坛?封"(因经班用的是全真派的京韵及科仪,故对外一律自称"全真演教宗坛")和"三宝示?船照"。

资度道场是京师"三宫"联合举办的。关帝庙除住持外,没出道士,主要是火神庙与东岳庙道众组成的道场。因为这两庙道众所用的经韵(北京地方韵)与科仪都是一致的。度亡道场白天永日唪诵《太上三元灭罪水忏》、《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三次"送疏"祭船,第一道是给"上元赦罪天尊"的,第二道是给"中元赦罪天尊"的,第三道是给"下元赦罪天尊"的。由庙的主持(即斋主)捧疏,经班道众随后,送至山门外焚化,还要在法船前品咒、施洒法水。回来后,照例要到祭堂(即功德堂,指给孤魂设位的大殿)"回向转咒"。最后一次送疏后还要将设位追荐的斋主所送的冥银、包裹装入法船的统舱,由道士加封,贴上《三宝证盟行船执照》。例于下午六时祭送法船,由朝廷官员、地方官员以及"十方善信"各举长香一股,斋主捧着给"宝华圆满天尊"的大疏,经班道众敲着法器,走成双行,铃、嗡、鐺、锅、法鼓,高功捧着如意,出山门绕法船三周,边持咒边洒法水,以象征汇成水路,以资行船。祭船后,法船开始点火焚化。由小小的微火渐渐扩大,火的热度渐增,船的四周数丈地方成了火塘。各档民间水会的成员都举着制成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的白蜡杆子,弹压火势。

北京地安门外火神庙烧法船是京师中元节的奇观,当年京城的交通尚未发达,车辆稀少,土垫的甬路被前来观礼的人们拥塞得水泄不通,从后门桥到鼓楼前,交通整个中断。晚间,火神庙后身的什刹三海上,荷灯有如万点繁星,上下通明,水动灯摇,辉煌夺月。后门大街的民间"斗争会"是一片莲花灯的海洋,格外火炽,确实是今日中元胜上元。火神庙内则集道众清流施放"一元无上萨祖铁罐炼度施食"(道教焰口),继续为"九幽十狱众孤魂,四生六道诸苦爽"作超度法事。

地安门外火德真君庙的遗闻轶事对于今人来说,既是旧闻重提,又是新闻、珍闻。现借火神庙重修之际,就笔者所知,提供出来,以飨读者。

咨询/投稿

⊙版权声明:道医知识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qq.







































广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ua.com/xzfz/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