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畅
玄
玄天上帝(真武祖师)宝训
莫道造恶不报,直待恶贯满盈。
莫道修善无应,直待善果圆成。
若有人间私语,天上听若雷霆。
不可欺心暗室,神目如电光荧。
一劝敬重天地,心香一柱晨昏。
二劝孝敬父母,堂前生佛二尊。
三劝皈依三宝.儒释道教同伦。
四劝修斋布施,报答四重深恩。
五劝善男信女,持斋念佛看经。
六劝州县官吏,治民如水之情。
七劝救济孤困,四生六道苦轮。
八劝富家布施,架桥砌路修因。
九劝九流技艺,三六九字同伦。
十劝广积阴德,福及子子孙孙。
若以递相传写,吾当护汝于阴。
家有一本供养,全家老幼安宁。
身有一本佩带,免遭一切灾困。
若写五本奉劝,寿增半纪余龄。
若写十本奉劝,一纪寿算增新。
印施百千万本,名同佑圣真君。
当境城隍里社,欢喜保举奏闻。
三界四俯列祠,吾同保奏天庭。
北府消除罪籍,南司注上生名。
现存获福无量,九元七祖超升。
简介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汉族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中国近代汉族民间信仰尤为普遍。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
起源对于真武大帝的神话学上的起源问题,又这么几种观点:
1、由天地神演化而来,最初是男女合抱,象征天地精灵,化为龟蛇合抱,又由原来的恋爱神变为战斗神。最后,龟蛇合体,成为了一个神,即真武,而龟蛇又化为真武手下的龟蛇二将。
2、源于禹父鲧。鲧是鳖族的首领,鳖是该族的图腾;其妻修已,即“修蛇”。鲧为龟,修已为蛇,正是龟蛇相交之象。
3、源于水神玄冥。根据文字训诂说“冥”字与“武”字古音相同,通假。
4、本是人,被后世人附会为神。
5、源于星辰信仰。
历史传说道教说,玄武生于黄帝时,为净乐国太子,入湖北太和山修炼,久而得道,被玉帝册封为玄武真君。
在宋代时期,玄武人气一度彪升,成为妇妇孺皆知的一位大神,并且彻底的脱离了动物形象,龟蛇合成了一个人形。其实这与宋朝的助威皇帝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宋太祖时,有玄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说法;后来军营里有士兵见到玄武显灵,其实就是一起看见了一条蛇和一个乌龟,然后军营盖了一个祠堂,祠堂旁边的泉水竟能治病。这事让真宗听到了,就下令就地建观,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了。
从此真武崇拜就在中原兴起来了,皇帝号召嘛。等到了元朝,由于受到了汉人的熏陶,蒙古人竟也重视起真武了,也建过不少祠堂和道观。
等到了明朝,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变时曾鼓吹真武显圣。在他夺权成功之后,特别加封了真武,北极什么什么帝的。据传真武修炼是在武当山,于是朱棣就下令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了一个庞大的道教建筑群,从此武当山就成为了天下闻名的道教名山。真武是武当道供奉的主神。
明朝时还传说皇宫里着火,真武显灵扑灭了大火,在清朝也有过这种说法,这也可以说是玄武水神的一种延续吧。
统治者抬高玄武,是为了通过神化他来神化自己的统治,显示自己是按天命而掌天下,所以又是基建又是加封的。
在道观里的真武像旁边,除了龟蛇二将,还常有金童玉女,世人常谓之周公桃花女(关于二人的传说,可以参见古人写的小说《桃花女)。人们对真武的供奉,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水神职能,可以当灭火器使;不过他还可以是武神,又因为传说周公善卜,桃花女善解穰,因而又把真武当保福神。
在明代吴元泰编辑的《四游记》中专有一记,记载真武的“事迹”,叫做《北游记》,又叫《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集道士吹嘘之大成。
宋真宗时,改玄武为真武。天禧二年()加封真武为镇天真武应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由宋至明,历代皇帝对真武屡加封赠。自道教把真武奉为人格化的神以来,武当山道教把它尊为最高尊神,沿袭至今。现存于武当山文物管理所的一尊真武像,铸于十二世纪初,铜制,像作披发,赤足履龟蛇。
典籍记载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
《淮南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为之作护卫。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
五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
人间麇子国与道家净乐国人间有“麇子国”,仙界有“净乐国”。
据考证:麇子国起源于微,微在今山东西部的梁山境北。商王文丁时代,微仍很强盛,对殷威胁很大,曾经是称霸的伯主,殷不得不与微讲和。到了商王廪辛,派小臣垟伐微,殷商战胜了微,并俘获了微的首领。微遭此打击后,其一枝迁渭水中游南岸,即今陕西眉县境,依附于西周。但是,西周建国后,恐微国日趋强盛,于是周“征眉微”,微被迫翻越秦岭,迁居于汉江中上游的锡穴山。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古人食鹿之肉,用鹿之骨(今考古发现有大量使用痕迹的鹿化石、骨角器原料多来源于狩猎的鹿骨、角,以鹿角为原料的簇箭头)。深感鹿是纯善之兽,于人有利无害。或许是因为鹿是纯善之兽,或许是因为麇之成群结对、漫山遍野,鄂西北先民曾建立麇国。
“兀”(兀字头上加一山字,甲骨文意为鹿角,下同)乃麇、微之图腾(甲骨文“兀”,即微)。麇麋相通,麋鹿(“四不像”)体高身长,又有峨峨头角高貌,是一种威武雄壮的象征,以致成为微族延至麇子国的图腾。许忠琳在《封神演义》中将姜子牙的坐骑写为“四不像”,并加封麇子国。依据就是姜子牙与微族同祖,同是麇子的先祖。古麇国位于长利谷东的锡穴山。现今的白河县、郧县、郧西县、均县、房县一带千里疆域,春秋时为麇国地,麇国都城在锡穴山,旧称拦马河(今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锡穴山的山势形如龙头,虎踞龙盘,背靠迷魂嶂,面临汉江,水深土厚,最是适应人类居住,现今共发现有四处古人类发源地。
人间有“麇子国”,仙界有“净乐国”。书载,道教的布道者以“麇国”为基础杜撰出“净乐国”。元代刘道明《武当总真集·序》:武当山“先名太和,中古之时,天地定位,应翼轸角亢分野,玄帝升真之后,故曰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焉。考之图经,即上古麇地。谓人民朴野,安静乐善,虽曰麇鹿,犹可安居”。《武当山志》:“净乐宫位于原均州城内。相传真武大帝的父亲净乐国王曾治理麇国,故建宫祭祀。”净、麇谐音,道教杜撰的“净乐国”是以“麇子国”为基础或原形的。武当山,是真武大帝修真得道的圣地。
相传,真武大帝不是出生在这里,而是出生在天的西头、大海的那边。古时候,大海那边有一个净乐国,国王清正威严,善胜皇后美丽善良,他们共同把净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安居乐业。有一天,天清气爽。善胜皇后心情也非常舒畅,就来到御花园,游玩观景。忽然抬头看见蓝天上飘来一朵祥云,云头上站着众多的神仙。只见一神仙捧出红红的太阳朝下一扔,霎时一道金光飞到她面前,随即那太阳变成了一个小红果,一下钻进她嘴里,又滑进她肚里。于是,善胜皇后便有了身孕。善胜皇后整整怀胎十四个月。第二年的三月初三那天,她忽然感到肚子疼,知道孩子要出生了。这时,只见天上一团团祥云瑞气盘旋飞绕,一群群美丽的小鸟在皇宫上空飞翔啼鸣,一股股香气弥漫整座宫殿……善胜皇后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娃娃。举国上下奔走相告:太子诞生了。
后来,人们在武当山下的均州城建了一座宫殿,叫净乐宫,纪念真武大帝诞生。武当道教把真武大帝诞生日——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重大节日,每年这一天都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
神话中的净乐国究竟在哪里?据今人考证,他应该就是在古麇国都锡穴山上。锡穴山本来就是一个三面环水的莲花宝地,这个奇特的大福大贵之地。公元前年,楚庄王亲征鄂西,联络秦国、巴国,将百濮部落联盟各个击破,经过交战,先灭了庸国,麇国孤掌难鸣,随后也被灭掉。麇国灭亡,楚人入主,楚国将古麇人远迁至千里之外的湖南岳阳(今岳阳东30里有麇城遗址),另一部分麇国遗民不愿降楚,翻越大巴山逃到四川、云南。楚国兼并后,古麇国都降为锡州兼锡县两级建制,一直延续到南北朝,又是一千多年。总共长达三千余载繁华;它注定要出大仙大道,这北极玄天上帝真武之乡,真可谓天人合一。
摩崖飞升的净乐国王子在天之涯海之角,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净乐国”,净乐国国王勤政爱民*将天下治理得并井有条,卤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良好。皇后名叫“善胜”,贤淑善良,知书达理,深受百姓的爱戴。
在—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善胜皇后来到花园散步游玩,突然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浩湘的碧天之上,天门大开,一时间仙乐飘飘,众仙人鱼贯而出排列两侧。小间走出一位神仙,手捧太阳,抛绣球般往下一扔,太阳划过一道全光,向着皇后飞来,飞临到皇后面前的时候,太阳变成了一枚遗体通红的果子,钻进了皇后口中。
不久,善胜皇后有了身孕。十四个月后的一天,围王正陪着皇后在花园秋千上休息.天地之间忽然变得十分明亮,皇后感到肚子剧痛,紧接着左肋咋唉一声响动,裂开一个大口于,从里面跳出了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又白又胖,于舞足蹈,笑呵呵来到国王和皇后面前,恭恭敬敬喊了一声“爹”,又喊了一声“娘”。刹那间,百鸟齐聚,百花盛开,吉祥的景象昭示天下:净乐国王子出生了。
净乐王子生来聪颖,七岁时就能口诵经文;到了I—岁,已经遍览宫内藏书。他身材魁梧,除了饱读诗书之外,还学了一身的好武艺。就在净乐国王和普天下百姓对净乐王子寄予厚望的时候,净乐王子突然放弃了王位的继承,决心潜心修道,救护天下苍生。净乐王子的行为遭到了国王和王后的强烈反对,但他心意已决.坚持不改。
净乐王子的心愿感动了玉清圣祖紫虚元君,元君下凡,指点王子。
这一口,净乐王子在花园散步,花从中突然出现了一位紫衣道人,对王子说道:“芳想修道成仙,必须断绝荣华高贵,除去心中的欲望,到红尘之外去修炼。大海之东.有一名山,为武当山,那里是修行的好去处。’’言罢.紫衣道人候忽不见了。来者正是玉清早祖紫虚元君的化身,前来点悟真武越海东游。
是年.净乐王了年方十土。他酵别了父易,抛弃了皇家锦农玉食的少活,历尽干辛万苦,渡过东海,来到了武当山。
善胜皇后对孩子的离去痛心打分e她紧紧跟在王子身后,昼夜不息,风雨不停.一直尾随到武当小。她筋疲力尽,看着儿子一步少走向由顶,高声喊道:“儿呀,快回来[”她连喊了十八声,却下了十八步。土子答应丫十八声,广升了十八步,设亲落在他后面,追不卜了*,这个地方后来成了武书山的旅游景点之一——“太干坡”和“上下十八盘”。
善胜皇后见状,心神俱碎,母爱的本能使她突然具有巨大的能量,她尽力飞奔,抓件了儿于的农角,拼死不放。王子进退两难,他既疼爱世亲又不愿放弃修道,权衡之F,用剑将衣角斩断。
皇后悲痛欲绝,她不顾一切猛扑过去,耍将儿子死死抱住。太子心中悲痛,用创往后一样,天崩地裂,高U立刻分成了两半.将母了二人分开,中间出现了一条大河,这就是“创河”。看着对岸的话亲.王子泪如雨下。人们在这里修建了“滴泪池”以凭吊善胜事后的真切。
王子来到武当山,潜心修道。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成仙悟道。他心浮气躁,动了退却之心。于是收拾了一番决定’卜山,回到父母身边c圣祖紫虚元君见状,在王子的下山途中,化成了一个磨铁棒的老妇,点化王子:只要恒心在,铁棒也能磨成针。王子受到了感化,继续回心修习。他从早到晚,静心端坐,鸟儿在他头顶上做巢、生蛋、孵化,他一动也木动;身边的杂草荆棘刺透他的脚底板.沿着他的双腿长到胸L1,又从胸长了出来,他还是——动个动;因为修道,他没时间吃饭、吗水,肚子里的肠胃呱呱乱叫,他就将肠胃撕扯出来扔掉。
就这样,四十二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众仙为了试验王子的意志,派出九位美购女仙下凡,引诱王子,王子个为所动。这一天,妙乐天尊降临武当山,赠给王子—‘把“北方黑驰衰角断魔雄剑”。宝剑长七尺二寸,重二十凹斤,阔四寸八分,和七十二候、二十四时、四时八节相互对应。
九月初九这一天,大上样云蔼蔼,空中天花漫撤,林间仙乐缭绕,谷里异香扑鼻。工子只党心特别阴,眼特别亮,胸中恍苦水晶,一尘不染;身躯像是流云,随时都可飘飞.他知道升仙的口子到了。他走到武当幽的摩崖前面,突然—位美丽的少女出现了,手捧全盘玉杯结王子献茶,王子不为所动。女子感觉无地自容,纵身跃下山崖。王子见状,倍感自己不通人理.逼人死亡。悔恨之下,也要跳下山崖为女子偿命。令王子想不到的是,他被五条巨龙棒住。这时候跳崖的女子变成了祖师紫虚元君,对王子说:“徒儿,你通过最后—次试探,可以升仙了。”说罢,偕同王子飞上天去。王子到天上,被册封为玄武大帝,后来改名真武大帝。王子跳崖的地方,成了武当山一景,名为——飞升崖。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
道
忠
孝
雷
霆
忠孝神仙
弘道畅玄
遇见信仰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