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文武全才,算无遗策,是司马家最重要的谋士,被誉为子房再世。在他一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主导的灭蜀大业,一举将曹魏心腹大患蜀汉的国祚彻底终结。
可是钟会的人生剧情在刚刚达到达到沸点之后,便飞流直下,直接跌入冰点,他竟然会被姜维说服而起兵谋反,以至于鸡飞蛋打、只剩下遍地鸡毛。
那么,这钟会到底是哪根脑神经短路了呢?
钟会反叛的几个疑点
从收益和风险的角度看,钟会反叛是十分不划算的。名门豪族之后,深受司马家人信任,灭蜀大功,这三点中哪一点所带来的好处都远大于反叛所带来的好处。因为对于钟会来说,反叛大概率是要失败的,司马家族的恐怖力量,钟会心里不会没有数。
1、匡扶曹室?
钟会反叛之时,打出的旗号是奉郭太后的遗旨。
矫太后遗诏,使会起兵废文王,
有些人提出这是钟会反叛的疑点,持这种看法的人是书生气太重。钟会反叛打什么旗号,那都是一个借口。至于选择哪个借口,那得看怎么对自己有利。钟会帮司马家做事十多年了,他对司马家如何篡夺曹魏权位,可谓是殚心竭虑,谁如果把奉郭太后的遗旨这个借口当真,那他的脑袋肯定刚挨过闷棍。
2、钟会居功自傲?
有人认为钟会灭掉蜀汉后,居功自傲,野心瞬间膨胀,觉得自己功名盖世、天下唯我独尊。
大家抽空再翻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看看钟会是如何把邓艾干趴下的。钟会就是不断在司马昭跟前诬陷邓艾居功自傲,野心瞬膨胀。反过头后,他又怎么可能再因为这个理由反叛司马昭?你真当司马昭是白痴?
就算钟会真的是以这个理由反叛,以钟会的智商,他一定会在事前进行细细的谋划的,怎么可能在三两天内就仓促起兵反叛呢?
3、姜维策反成功?
有人认为钟会的反叛,是姜维策反的结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二人关系非常亲密。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我们不能否认姜维在这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但如果把这件事全归功于姜维,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是人中龙凤,可钟会也绝不是什么泛泛之辈,是什么省油的灯。
钟会不可能看不出姜维借鸡生蛋、借尸还魂的谋略,否则他子房再世的名号岂不是浪得虚名?
咱们再往深外分析,以上三点原因如果可以成为钟会反叛的理由,那么钟会必然是主动反叛,可是有一个关键点证明了钟会没有这种主动性。
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这是钟会放倒了邓艾之后,司马昭写给钟会的一封信中的话。大家注意看,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蜀地大门洞开!钟会丝毫没有防守意识。对于一位足智多谋的统帅钟会来说,他如果有主动反叛的意识,会这样吗?不可能!
司马昭的一招仙人指路
那么钟会反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事实上,问题是出在了司马昭身上,这里倒不是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帝王哲学,司马昭学习得太精熟,而是司马昭对钟会的不信任,逼反了钟会。
1、还是上文中那提到的那封书信
钟会看到后是个什么反应,这点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会得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
收拾邓艾,钟会自己就可以,司马昭还要带着重兵前来,这是几个意思,钟会肯定明白,还是对他钟会不放心呀。
这里应当有一段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
司马昭:我带兵前来,是在试探钟会,如钟会并无反心,那钟会可以放弃兵权向我明志,如果钟会有反心,那我司马昭出兵,就是直扼咽喉,先下手为强。
钟会:你司马昭带重兵前来,明摆着是不信任我,我如就此放下兵权,你有可能会善待我,但同样有可能趁机灭了我,我又何苦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至于危险境地呢?
两人思想斗争的结果,肯定是钟会反,不得不反,换位思考,把谁放在钟会的位置上也得反,蝼蚁尚且贪生啊!更何况,钟会还有反叛的资本。一是钟会手中握有十万大军,二是钟会得到了蜀将姜维的支持。
对于他钟会而言,风险即意味着机会,并且机会仅此一次,因为这一次他天时地利人和都全占!唯一的障碍邓艾已被定点清除,益州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如此天赐良机,怎能浪费!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大家看明白了没有?钟会根本就没有把司马昭放在眼里,也就是说钟会对司马昭没有什么敬畏之心,造反是件大事,可钟会就这么不需要准备,也不需要谋划,说反就反,跟玩似的。
2、大家再想一下钟会是怎样放倒邓艾的。
原本灭掉蜀汉是邓艾的功劳,是兵行险招的邓艾,从阴平小道攻克江油,再与诸葛瞻战于绵竹,紧接着,魏军一鼓作气击败诸葛瞻,围定成都,逼得成都不战而溃,刘禅出降。可是这样的功劳最后全算在了他钟会头上。
钟会是怎样做到这点的呢?诬陷加离间!
这种事,对于钟会而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他的方法也很简单:他拦下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书信,篡改后给再发出。当然了他也不会放过司马昭的邓艾的回信。这还不够,钟会还找了两个补刀手,司马昭派在邓艾身边的师纂,以及邓艾的部将胡烈。在钟会写给司马昭关于邓艾谋反的密奏中,两位补刀手均签字补刀。
钟会做的这一切都是在瞒着司马昭的情况下做成的,从这个角度讲,钟会是不是把司马昭玩弄在指掌之间,他哄骗着司马昭干掉了邓艾?
所以说,钟会根本就没有把司马昭放在眼里,这才是他起兵谋反的本质原因,他此时不反,日后也会反,因为司马昭不可能把他钟会像祖宗一样供起来,钟会哪天心里有点小不开心,就有可能谋反。
听雪论道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钟会自以为算无遗策,可还是在阴沟里翻了船。关于这一点,姜维提醒过钟会,就是全部处死邓艾部下的将领。
姜维认为这些人跟随邓艾多年,不可能因为一道行政命令,或几个金钱的收买,就会轻易放弃对邓艾的情谊。留下这些人,对于即将起事的钟会和姜维,必然是个祸害。
可是钟会有他自己的想法,这些将领都是魏将,如果轻易地被斩杀,那他钟会自己部下的兵将们是不是会感到寒心?就是因为钟会这一点点的犹豫,一点点地妇人之仁,直接导致了他起兵反叛的失败。邓艾旧部攻破了宫城,钟会跟姜维最终也被邓艾旧部所杀。
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我们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我们的指间轻轻滑去。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我们读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传承文化,更是为了做好自己。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策》
声明:本文由听雪论道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