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此三人是先知先觉后知后觉

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30/5969989.html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三种人,第一种人是最聪明的,她们总能在事情或者说危险的事情发生之前通过对眼下的形势的分析得出未来即将要发生什么事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避开风险,这种人称之为先知先觉;第二种人稍微次一点,在别人已经了解和知道某种事物的同时,自己并没有发现,而等到危险慢慢靠近的时候又能察觉到就称之为后知后觉;而第三种人相对于前面两种就更次了,如果没有前面两种人的提点即使危险的事物向自己扑来依然稀里糊涂,这称之为不知不觉。

在《大明王朝》中,胡宗宪、郑必昌、何茂才作为这三种人的典型代表,旗帜鲜明的展现出自身性格的同时,对这几个等级的人格又做了一一诠释。朝廷下达对浙江实行改稻为桑的命令后,严世蕃下达炸毁新安江九个县河堤的命令也同时到达,马宁远和原淳安、建德两县知县在游戏还没开始就充当了炮灰。

而他们三个显然不足以将毁堤淹田的事情完全掩盖,既然改稻为桑是在浙江,让身为浙江一把手的胡宗宪来办自然是最好不过。于是郑必昌、何茂才找到胡宗宪想让胡宗宪就新安江九县决堤领衔上奏成天灾所为,被胡宗宪一口拒绝。正是因为胡宗宪对于这件事的严重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郑、何二人低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所以胡宗宪才不惜使用苦肉计丢掉浙江巡抚的位子让自己不陷入泥潭,而郑必昌则傻呵呵的接替了浙江巡抚主持改稻为桑还认为捡了个宝。

胡宗宪退出后,故事发展到了第七和第八集到了一个小高潮,先是高翰文坚持他“以改兼振,两难自解”的方略要求改变郑必昌手上的原方案;后有新到任的海瑞、王用汲也拒绝原方案的执行;杨金水也在早些时候返京不见了踪影。这让郑必昌大为受挫,危机感油然而生:

何茂才:搁着这么大的事等着他(杨金水)回来办他却留在京里不回来,什么意思啊?

郑必昌:事情事情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一个新人的知府,是小阁老举荐的,一到任就跟我们对着干,两个知县是裕王举荐的,也跟我们对着干,偏偏这个时候杨公公也躲着不回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朝廷已经乱了,他们在上面拿着刀斗,却都砍向浙江。

何茂才:中丞,是你过滤了,朝廷落下那么大亏空,这才想着在浙江改稻为桑,改不了朝廷也过不了关,改了我们便没有过错,胡宗宪不就是因为反对这个国策才丢掉巡抚的吗?

郑必昌:到现在你还以为胡宗宪吃了亏?胡宗宪,高明啊!原来我们都认为他是官做大了颟顸了不识时务,现在看来,你和我连胡宗宪的背影都摸不着啊!

何茂才:你说的我有些糊涂。

郑必昌:我也糊涂啊,胡宗宪早看出在浙江改稻为桑是步死棋,这才用了苦肉计不惜得罪阁老小阁老为了就是金蝉脱壳。

…………

郑必昌的话为何茂才也为所有的观众一一揭开了所有的谜团,这一段对话相当精彩,可以仔细品味。作为后知后觉的郑必昌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缓过神来,却发现为时已晚,因为两人已经身处泥团当中无法自拔,彻底沦落为背锅的角色。他说:等着吧老何,囚车已经为你我准备好了,不幸被言中。而不知不觉的何茂才有郑必昌这个好搭档的指点也反应了过来(但较为迟钝)。

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郑、和二人虽然进行了一番自救。先是让沈一石利用芸娘对高翰文“仙人跳”迫使高翰文在原方案上签字,后是垢陷齐大柱等人通倭,强制海瑞去淳安执行改稻为桑的原方案。但可惜的是都被他们一一化解(高翰文装晕,通倭一事由于处事不周被海瑞给钻了空子查了出来)。郑、何二人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背锅的命运。

人方自助方能天助之,人助之。只有如胡宗宪这般料事于先的先知先觉者才能在危险靠近之前及时的躲避危险,进而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后知后觉者相对于前者则要大打折扣,但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理性则很容易做出失误的自救而难逃与后者相同的厄运;而不知不觉者可能最后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ua.com/xztz/10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