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八十四)侯景(二)
西方有一句名言:当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同样的道理放在侯景之乱上也成立:当侯景之乱爆发的时候,南梁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之前我们就说,论及文韬武略,其实侯景相对平常,在与他同时代的枭雄如尔朱荣、高欢、宇文泰、陈庆之相比都差了一个段位。而他运气最好的一点在于,他在一个正确的时间打了一场正确的仗,尽管是以他的全面溃败为开头的。
在确定侯景不会投降以后,高澄派了侯景的师傅慕容绍宗前往平叛。此人在高欢时期就被视作侯景克星,一上战场就打的侯景一败涂地,还俘虏了南梁派来救援的宗室萧明。
面对自己的师傅,侯景是不服气的,于是整军再战,还勉励自己的官兵——你们的家人都被东魏杀啦,赶紧报仇吧!
结果这个消息被慕容绍宗知道了,他马上派人把侯军官兵的家人请过来,先在阵前拉拉家常。士兵们一见侯景骗了自己,又见家人还都健在,并且听慕容绍宗说归降还都既往不咎,哪里还有心思继续给侯景卖命?两军刚一接触,侯景就几乎全军覆没,只能带着亲随南逃。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是够惨了;而西魏此时又不失时机的过来敲了一杠子,把侯景许诺的割地全部拿走。侯景已经宛如一只败犬,只等着慕容绍宗一刀把他砍死。
然而就在此时,侯景派人给侯景传了一句话:景若就禽,公复何用?
这句典型的教唆养寇自重式金句让慕容绍宗停止了追击,而它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慕容绍宗未必有这个意思,但他确实造成了南梁的彻底崩溃。
而这,是南梁免遭侯景之乱的第一次机会,被慕容绍宗放过了。不过这也不打紧,毕竟不能指望自己的敌人对自己高抬贵手;况且慕容绍宗未必就没有祸水南流的意思。
只是接下来,南梁自己又一次次地谢绝了佛祖派来拯救他们的机会,大踏步地走向了崩溃。
逃过慕容绍宗的追击以后,侯景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资产,差点哭了:他手里是真正只有十几个残兵败将,七八条破枪;地盘被西魏和东魏全吃回去了。成了光杆司令的他,还有资格和梁朝谈条件吗?
这个时候的侯景,随便一支小部队就能把他包了饺子。但是,迎接他的不是梁朝的歼击部队,也不是欢迎使者,而是一个因为得罪了领导而心怀不满的家伙。
此时,一个戍主(类似于军分区司令)前来给侯景咬耳朵:“寿阳离此地不远,您可以去那里,监州韦黯必定出城迎接。等他一来,您就把他绑了,再跟朝廷谈条件,不就有资本了么?”
这位戍主和韦黯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这个提议,对侯景来说不啻仙人指路,对南朝却无异于万劫不复。
我们无法苛责韦黯在侯景来访时不出门迎接(侯景此时被萧衍封为河南王),因此他顺理成章地被抓住了。侯景保持了理智,没有杀韦黯,而是向萧衍上表,大诉自己战败之苦。
寿阳虽说是淮河沿线战略要冲,此时军队却不多。如果萧衍下决心要干掉侯景,派周围的部队围一围就可以了。而他却没有这么做,反而好好赏赐了侯景,还把寿阳城就拱手让给了侯景,并且下令淮河沿线梁军集体后撤。
这是一个极其让人费解的决定。因为梁魏之间国境线本已经推到了淮河以北,这么一折腾就折回了淮河一线。萧衍却放弃了整条淮河,推到了合肥一线。这不仅仅是浪费掉消灭侯景的第三个机会,还给自己埋下了无穷祸根。
如果到此为止的话,也许侯景终究还会有不臣之心,但是不会那么快。而萧衍做的另一个决定,等于自己给自己挖了坟,然后跳进去躺好了。
笑纳了梁朝的土地以后,东魏开始与南梁谈和。萧衍对土地没什么要求,倒是急着救回自己那个废物侄子萧明。而东魏那边也非常痛快:只要给侯景,什么都好说。
一个是亲侄子,一个是刚投奔过来的侯景,萧衍毫不困难地选择了前者。对他来说,侯景这个败军之将,又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呢?
可惜,他实在该多想想的。毕竟,为什么东魏愿意以任何代价换一个侯景呢?
这个世界上,能成事的人不多,能坏事的人却不少。很不幸,侯景就是能坏事的人里面最出类拔萃的一位。
无论侯景之后干了什么,至少此刻他还没有吞并南梁的心思。因为当他截获了萧衍要把自己卖了换他侄子的情报以后,第一反应不是操刀子跟他干,而是上了一封封的奏表哀求不要把自己牺牲出去。
对于侯景的奏折,萧衍的态度就是没有态度。而他那个宠臣朱异的意见就更潇洒:“侯景嘛,一个打了败仗的羯奴,一个使节过去就能要了他的命!”
连续数次上表都没得到朝廷正面批复的侯景,已经丧失了对萧衍的信任。他对手下人说:“吴人果然是言而无信啊!”
一边骂,侯景一边也开始了准备。他盘踞在淮水重镇寿阳,又有源源不断的补给运过来,使得他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部队——八百人。
侯景的动态引起了注意,其中既包括他身边的北魏南逃宗室元贞,也包括驻扎在他身边的梁军将领羊鸦仁。这两人先后将侯景要反的信息报到了建康,而朱异对此的答复依然是云淡风轻:“侯景就那几百个泥腿子而已,能掀起什么风浪?”
这是上天在侯景起兵前,给南梁第五个、也是最后一次机会。而在萧衍和朱异这对模范糊涂君臣的带领下,南梁朝廷毅然决然地将它倒进了有害垃圾的桶里。
我想,如果佛祖在天上注意到的话,大概也只能摇摇头了。
数月以后,侯景在寿阳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接到急报的萧衍哈哈大笑:“这小奴才想干什么?看我拿拐杖戳他的头!”随即,他安排了几路大军合围侯景,准备将其一举剿灭。
那么,侯景又该如何面对这个困局呢?老天还会眷顾萧衍吗?
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