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天仙神仙地仙人仙

“三十三天天重天,白云上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中,神仙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神仙崇拜也是道教最重要的核心信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餐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早在南华真人的《逍遥游》中,就有关于神仙的记载,神仙不食五谷,可以腾云驾雾,是古人对于长生不老的一种追求。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神祇和仙真所构成的“神仙”是不同的。简单来说“神祇”为道教信仰和崇拜的偶像,主要分为像三清天尊、紫微大帝等先天神祇,以及武财神关圣帝君、门神秦琼等后天神灵,他们在天庭都有不同的神职;“仙真”则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他们逍遥自在,没有任何神职在身。《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道教重视今生的修行,认为通过服食丹药、性命双修、积累功德等方式可以得道成仙。修道有先后之分、神仙也有品阶高下的不同,对于道教的“仙”还是有着等级之分的。魏晋时期,道学名家葛洪将仙人分为了三等,即天仙、地仙、尸解仙:“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修道成仙最上层的当属白日飞升,丹道修行者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从而形神俱妙。身体与神识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从而可以永断轮回,超升成道。“地仙”虽然也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却不能像天仙那样飞升到仙界,只能在名山大川之间遨游。最下等的仙是“尸解仙”,《云笈七签》有云:“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五属之隐适也。”尸解是人先死了以后就可以如蝉蜕壳一般成仙,尸体留在世间,而元神成仙。所以尸解仙没办法像天仙那样身体和神识一同成仙。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外丹修行转为内丹,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全真祖师又将仙人的等级细分为了五等,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鬼仙”是品阶最低的一种,他们是修行者急于求成而形成的一种仙阶,“鬼仙”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天仙”是最高阶的仙人,他们断绝三障十恶,彻底克制欲望,达到清静自然,超凡脱俗的境界。道教认为天仙和鬼仙出于两极的境界,都不是理想的成仙追求,只有神仙、地仙、人仙这三种品阶才是修行者期望达到的目标。“人仙”依然居于人世,是众生之中的一员,人们通过养生、修炼,能“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而“地仙”则是高于人仙,他们“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虽然可以长生久视,但是地仙却没有神力,只能在名山大川之间游走,还在三界之中。“神仙”则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神仙可以变化万千,如姑射山的神人一般,乘云驾气,神游世外。唐代的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将神仙分为五类:人仙、地仙、天仙、水仙、神仙。随着全真派的正式创立,全真祖师王重阳又有天仙、神仙、地仙、剑仙、鬼仙的说法。总之,不管如何划分仙人的品级,归根到底还是修行者对于得道成仙的一种追求,不能满足于眼前取得的一点点道行,岂不知仙外有仙。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他们都是凡人通过修行得道成仙的,不过他们的成仙方式也不尽相同,像张果老和曹国舅属于尸解成仙,《山堂肆考》记载:“雾猪山,在徐州萧县东南以下,有雾猪泉,故名。宋人曹国舅隐此山,因蝉骨于此。”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及蓝采和这些神仙则是属于白日飞升的“天仙”品阶。虽然方式不同,但是他们最终功德圆满,共同经过西王母和东王公的考校后升入仙界。神仙是如何分类的?带你走进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神地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ua.com/xztz/11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