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大山守望者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大鲜卑山峡谷

又是一个静谧多彩的清晨,初夏的林间草木松香扑鼻,百鸟嬉戏争鸣。还是那个身着工服熟悉的身影,栈道上时快时慢提着袋子,清理渣滓杂物。

擦拭宣传栏

一年四季,这座山、这片林、这一股清泉两岸,他定时定点戴着袖标何止巡视了百遍千遍……他就是被众人熟知的鲜卑大山守望者何磊。

向游客征求意见建议,宣传防灭火知识

鲜卑大山因拓跋鲜卑旧虚石室(俗称嘎仙洞)的发现而得名,该旗重点旅游项目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乌力楞景区就坐落在这座大山之中。在这里,何磊就是一名森林草原防火“义务宣传员”和“森林美容师”,每天一有时间就奔走在游客中间宣传防火常识,早中晚走栈道清理林间杂物。

“每次都有惊喜,山里的小动物时不时的就会跑出来跟你‘打招呼’。”何磊笑着介绍道,为了保护栖息在大山里的野生动物,他都会在巡视林子的时候定时定点的投放一些坚果,还与工作人员一起安置“保护生态、爱护动物”的公告牌,呼吁游客一起维护生态环境。

鄂伦春人从森林深处走来,勤劳勇敢,崇尚自然。过去,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都源于大山,血液里就流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民族情结。

向鄂伦春族长辈请教民族文化

大自然是鄂伦春人永远的精神家园,每个星期何磊都会邀请鄂伦春族长辈和孩子们来到景区,找回那并不遥远的森林记忆。跟长辈们学习民族舞蹈,向长辈们请教鄂伦春民风民俗,与长辈们坐在仙人柱(过去鄂伦春族的居住房屋)旁,聆听过去鄂伦春人的故事,了解、记录和整理桦皮、狍皮手工制作技法和民歌唱法,目的就是要把鄂伦春独特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有时间,何磊就会分批带着讲解员来到乌力楞景区民俗展示景点,进行鄂伦春民风民俗常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在与游客的交流中更好地了解鄂伦春民俗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整理野生动物标本毛皮、添置摆放展品等单体馆的充实和维护,都是他每天都要做的日常工作。

整理标本

今年38岁的何磊,出生在鄂伦春自治旗猎乡托扎敏,是鄂伦春族80后的有志青年。19岁在乌兰牧骑参加工作,代表鄂伦春族参加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服饰展演;年在鄂伦春博物馆从事美工、售票员;年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录了鄂伦春民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与进步,拍摄了大量兴安岭山川河流的风光美景。

给小松鼠投放坚果

“小的时候跟着长辈们上山采菜,下河摸鱼,听他们讲过去族人穿梭林间骑马狩猎的故事,感受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何磊说。出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以森林、河流、大山为背景和鄂伦春民族生产生活的人物为原型,通过烫刻技艺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成为该旗唯一一名烫画民族手工艺大师。

安置森林防灭火彩旗

“如今,旗委、政府把我派到鲜卑大山里工作,就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守护好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何磊说道。年,该旗成立“鄂伦春自治旗乌力楞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他再次转变身份成为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一直以来,鄂伦春旗深入实施“生态立旗”“旅游活旗”“民族历史文化名旗”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将文化园打造成为集鲜卑历史、民族文化、森林生态于一体的旅游产业。

制作烫画手工艺品

新的舞台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何磊深知,立足生态,继承、发展和打造好每一项旅游产品;融合民俗,规划、设计和策划每一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将鄂伦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内外叫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与鄂伦春族长辈们共同亲近大自然

时下,初夏的兴安岭山峦叠翠,鲜卑大山百花争艳,一场由何磊策划大型的中国?鄂伦春国际森林音乐节,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6月17日即将上演北方森林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子音乐完美融合的视听盛宴,续写鄂伦春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绿色生态篇章。

安放防灭火简易装备

“作为鄂伦春旗28万各族同胞的一个代表,我愿用毕生的精力去守望大山、守护祖国北疆的这片绿色生态屏障。”站在山顶遥望远方,何磊许下宏愿。

记者:李新军实习生侯玉鹏

编辑:钦柏

校对:董柏杰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ua.com/xztz/5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