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农字〔〕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海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办法》有关规定,“热研黑宝”西瓜、“中科橙宝”西瓜、“大龙”火龙果、“九龙红一号”火龙果、“琼3号”苦瓜、“南豇1号”长豇豆和“琼鲜豆15”鲜食大豆等7个农作物品种于年12月30日通过海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认定,并在海南省农业信息网( 一、“热研黑宝”西瓜
品种认定编号:琼认西瓜001
作物种类:西甜瓜(Citrulluslanatus)
品种名称:“热研黑宝”西瓜
申请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选育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父本B1-6-1
特征特性:西瓜一代杂种。早熟,生育期80~85天,果实发育期28~30天,比“农友黑美人”(CK)早熟3~5天。植株长势中等,第1雌花节位为第5~7节,坐果力强。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1.06,果皮墨绿色覆黑色隐条带,皮厚0.8~0.9厘米,皮薄而韧;果肉大红色,平均中心折光糖含量12.2%,平均边缘折光糖含量9.6%。单果重3.5~4.5公斤。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抗性中等。不易裂果,耐贮运,耐高温。
产量表现:年在东方等市县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1公斤,比“农友黑美人”(CK)增产13.1%;年续试,平均亩产.1公斤,比“农友黑美人”(CK)增产17.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公斤,比“农友黑美人”(CK)增产11.2%。
栽培技术要点:1、栽培方式:露地或设施大棚爬地栽培均可;2、适播期:在海南种植为9月至翌年1月;3、种植规格:亩用种量约30g;采用实生苗种植或嫁接苗种植,实生苗苗龄15~20天,嫁接苗苗龄25~30天,亩定植~株;4、留果:从第2~3雌花开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选主蔓第3、4雌花,或侧蔓第2、3雌花坐果,每株留2~3个果。5、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优质有机肥,注意肥水均衡供应;6、采收:采收前1周控水,座果后28-30天采收;7、注意防治蓟马、蚜虫、茶黄螨、鳞翅目幼虫、白粉病、蔓枯病、炭疽病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认定意见:“热研黑宝”西瓜早熟,坐果能力强,抗逆性较好,耐高温,耐贮运,通过认定。适合海南各市县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早衰。
二、“中科橙宝”西瓜
品种认定编号:琼认西瓜002
作物种类:西甜瓜(Citrulluslanatus)
品种名称:“中科橙宝”西瓜
申请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A-×父本B-
特征特性:西瓜一代杂种。早熟,生育期73~86天,果实发育期26~30天,比“蕙兰”(CK)早熟7~10天。植株长势较强,第1雌花节位为第5~7节。果实短椭圆到椭圆形,果形指数1.35,果实底皮墨绿色覆黑色条带,果肉橙色,果皮坚韧。经测定:平均中心含糖量11.3%,边缘平均含糖量9.4%,平均单果重4.5公斤;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和病毒病抗性中等。耐贮运。
产量表现:年春季在三亚陵水等市县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6公斤,比“蕙兰”(CK)增产19.3%;年春季续试,平均亩产.3公斤,比“蕙兰”(CK)低15.2%;年春季再试,平均亩产.5公斤,比黑美人(CK)增产14.5%。
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选择肥力中上、通透性较好、排水条件良好的沙壤土为佳,可露地种植,也可大棚设施栽培;2、栽培模式及规格:露地种植建议种植行距1.8~2.0m,株距0.4~0.5m。3、田间管理:每株坐果1~2个,3蔓~4蔓整枝,选留第二、第三雌花留果,坐果后注意肥水供应防止早衰,采前1周控水,以提高果实糖分和品质。4、科学施肥:亩施有机肥~公斤作为底肥在定植前施入,亩施磷肥35~50公斤,钾肥10~15公斤,尿素5~10公斤分别在伸蔓期、座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各追施三分之一量;5、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枯萎病、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炭疽病、蚜虫、蓟马、根蛆、红蜘蛛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认定意见:“中科橙宝”西瓜品种果肉橙色,抗病性、抗逆性较强,耐贮运,通过认定。适合海南各市县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炭疽病和白粉病。
三、“大龙”火龙果
品种认定编号:琼认火龙果001
作物种类:火龙果(HylocereusundulatusBritt)
品种名称:“大龙”火龙果
申请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
引种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
海口欣天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从台湾收集引进红肉火龙果种质资源中筛选而来
特征特性:仙人掌科量天尺属自花授粉植物。植后9个月可开花结果,具备明显花果重叠特征,花期3-11月,单次开花结果周期32天。幼果绿色,成熟果皮紫红色,果实短椭圆至圆球形,平均纵径11.56厘米、横径9.08厘米;果肉紫红色,具黑芝麻状种子;平均单果重.30克,平均商品果率85.8%。经检测,总酸度0.%,维生素C9.77mg,可溶性总糖10.52%,中心果肉可溶性固形物20.15%。田间茎腐病和炭疽病抗性表现与“紫龙”火龙果相当。
产量表现:-年在三亚、乐东等市县分批次试验种植。第一年开花结果2-3批次,平均亩产.73公斤;第二年开花结果6-9批次,平均亩产.51公斤;第三年开花结果10-14批次,平均亩产.93公斤;第四年进入盛产期,管理水平高的果园产量可达0公斤/亩。
栽培技术要点:1、种苗繁育:以扦插育苗为主;2、栽培方式:以钢架篱架式栽培方式,亩植~株;3、适时定植:以4~6月最佳;4、注意幼苗期和结果株的整形修剪;5、合理施肥;6、提高结果率:在开花当晚遇阴雨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7、壮果:幼果初谢花后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核苷酸或氨基酸等叶面肥进行壮果;8、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茎腐病、疮痂病、炭疽病、堆蜡粉蚧、果实蝇、白蚁和蜗牛等病虫害的防控。
省品审会认定意见:“大龙”火龙果品种投产早、稳产,果皮与果肉色泽鲜艳、肉质细腻多汁,品味好,通过认定。适宜海南各市县栽培,以沙壤土质的缓坡地区最为适宜,坡度>20°的地区或地块要通过开等高梯田的方式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蚂蚁和蜗牛。
四、“九龙红一号”火龙果
品种认定编号:琼认火龙果002
作物种类:火龙果(HylocereusundulatusBritt)
品种名称:“九龙红一号”火龙果
申请单位:海南东方百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引种单位:海南东方百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品种来源:台湾引进品种。
特征特性:仙人掌科量天尺属自花授粉植物。种植后9个月可开花结果,具备明显花果重叠特征,自花授粉,花期3-12月,单次开花结果周期40-50天。幼果绿色,成熟果皮紫红色,果实短椭圆至圆球形,果顶圆大,纵径9.0-18.0厘米、横径8.4-12.0厘米;果肉紫红色,具黑芝麻状种子;单果重.00-.0克,平均商品果率80.0%。经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7%,还原糖9.69mg/kg,总酸0.26%,维生素C含量1.48mg/g。经田间自然诱发和接种鉴定,“九龙红一号”火龙果中抗炭疽病、疮痂病和茎腐病,感溃疡病。
产量表现:年在东方乐东等市县分批次进行试验种植。第一年开花结果6批次,株产1.0公斤,平均亩产.0公斤;第二年开花结果7批次,株产2.6公斤,平均亩产.0公斤;第三年开花结果9批次,株产5.0公斤,平均亩产.0公斤;第四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亩产可达0~0公斤,高产的可达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1、种苗繁育:以扦插育苗为主;2、栽培方式:采用篱架式行植栽培方式,亩植-株;3、适时定植:以春、秋季最好;4、注意幼苗期和结果株的整形修剪;5、合理施肥;6、花果管理及采收:现蕾7~8天后人工疏花,每枝条留2~3朵饱满花蕾,在枝条上每隔30厘米左右距离留一个果实。果实开始变成红色、变软的时进行套袋,谢花后28~30天,果皮颜色由绿色变成红色,在果实外观膨胀浑圆有光泽时采收;7、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茎腐病、基腐病、疮痂病、炭疽病、蜗牛、蛞蝓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认定意见:“九龙红一号”火龙果品种投产早、稳产,果皮与果肉色泽鲜艳、肉质细腻多汁,品味好,但耐贮性稍差,通过认定。在海南全省皆可栽培,最适宜的发展地带为东方市和乐东县。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蚂蚁和蜗牛。
五、“琼3号”苦瓜
品种认定编号:琼认苦瓜001
作物种类: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
品种名称:“琼3号”苦瓜
申请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选育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KG09-05×父本KG02-10-03
特征特性:属中熟杂种一代苦瓜品种。播种至初收60-70天,主蔓第一雌花节位17~20节,主侧蔓均可结瓜。瓜呈长圆锥形,果肩宽平、尾钝,瓜瘤粗直,皮色浅绿,瓜长22~30厘米,瓜宽6.5~8.5厘米,肉厚1.2~1.5厘米;单瓜重~克。经测定:每g可溶性固形物2.73g,粗蛋白0.76g,维生素C含量达98.65mg。苦味适中,不耐低温寡照,较耐热,皮厚裂果少耐贮运;白粉病和炭疽病抗性优于“琼2号”苦瓜(CK)。
产量表现:年在万宁、定安、海口、澄迈等市县进行区域试验,“琼3号”苦瓜平均亩产.00公斤,比“琼2号”苦瓜(CK)增产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25公斤,比“琼2号”苦瓜(CK)增产18.17%;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公斤,比“琼2号”苦瓜(CK)增产19.7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播期:海南中北部市县2~9月,南部市县全年均可播种;常温浸种8~12h,30-32℃下催芽,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定植;2、栽培方式和规格:露地种植,夏秋季建议大棚栽培;一般畦宽1.5~1.8米(含畦沟),株距0.8-1.0米,亩植~株为宜;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公斤,复合肥30~50公斤。4、田间管理:定植后及时引蔓上架、追肥、供水、人工辅助授粉;开花后12~15天及时采收;夏秋季种植须确保田间排水通畅;5、注意防治白粉病、枯萎病、瓜绢螟和瓜实蝇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认定意见:“琼3号”苦瓜品种中熟,丰产性较好,耐湿热,果肉厚耐贮运,中抗白粉病,通过认定。适合海南全省各市县夏秋季种植,南部市县可全年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和枯萎病。
六、“南豇1号”长豇豆
品种认定编号:琼认豇豆001
作物种类:长豇豆(Avignonunguiculatasubsp.sesquipedalisL)
品种名称:“南豇1号”长豇豆
申请单位: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选育单位: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品种来源:经6代定向选优留种而得。
特征特性:中早熟常规种。在海南11月上旬种植,播种至初收约60天,大棚种植可提早3天上市。植株长势强,植株较矮,分枝少,主蔓第2—3节时着生第一对花序,开花后5—7天可采收嫩荚,种子老熟约需30天。豆荚圆条形,淡绿色,荚长70cm左右,荚粗0.78cm左右,豆荚顺直、不弯曲、不鼓籽、无鼠尾,荚条粗细均匀。双荚率较高,耐低温阴雨,耐弱光,耐运输。
产量表现:~年试种,平均亩产.4kg,比“春早优”(CK1)增产5.57%,比“翠秀”(CK2)增产21.81%;~年续试,平均亩产.2kg,比“春早优”(CK1)增产4.17%,比“翠秀”(CK2)增产17.35%;年续试,平均亩产.0kg,比“春早优”(CK1)增产3.29%,比“翠秀”(CK2)增产17.72%。
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尽量选择前作作物不是豆类的地块;2、栽培方式:覆地膜人字架高垄栽培;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海南南部市县9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均可种植。双行植,大行距cm,小行距50cm,株距30cm;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播种到结荚前以控水为主,在结第一批豆荚前以不干不浇为原则,豆角坐住后土壤保持湿润。及时中耕,每亩施三元复合肥50kg、钾肥25kg;5、采收:播后60天左右开始采摘,一般隔1天收一次;采收时注意保护花序,在豆荚基部1~2cm处折断即可;6、及时防治豇豆根腐病、枯萎病、锈病、白粉病、蓟马、斑潜蝇、青虫、钻心虫、蚜虫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认定意见:“南豇1号”长豇豆品种丰产性较好,耐低温阴雨,耐弱光,耐运输,通过认定。适合海南南部地区秋冬季保护地或露地栽培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注意轮作,注意防治蓟马和斑潜蝇等病虫害。
七、“琼鲜豆15”鲜食大豆
品种认定编号:琼认鲜食大豆001
作物种类:鲜食大豆(Glycinemax(L.)Merr)
品种名称:“琼鲜豆15”鲜食大豆
申请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海南欧兰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台湾75变异株
特征特性:鲜食大豆常规种。有限结荚习性,播种到采收85~天。株型收敛,叶卵圆形,花色白色,茸毛灰色,青荚淡绿色,鲜荚弯镰型。平均株高35.72厘米,结荚高度12.2厘米,主茎节数8.5个,分枝数1~2个。多粒荚比例71.2%,秕荚比例为11.1%,克标准荚数个,百粒鲜重71.7g。粒荚长5.22厘米左右,粒荚宽1.32厘米左右。耐寒性好,中抗花叶病毒病抗性。
产量表现:年在乐东县等市县示范种植,平均亩产.98公斤,比“上海青”(CK)增产.33公斤;年续种,平均亩产.78公斤,比“上海青”(CK)增产.93公斤;年续种,平均亩产.9公斤,比“上海青”(CK)增产.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栽培模式:畦上双行种植;2、种植规格:行距35cm,株距15cm,畦宽50cm,亩用种量6公斤;3、适播期:在海南可进行春播和秋播。春播时气温应稳定10℃以上,秋播应避开台风季节;4、田间肥水管理:亩施复合肥30~4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草木灰l00~公斤做基肥。亩用尿素10公斤、硫酸钾5公斤做苗期追肥;亩用三元复合肥20公斤做始花期追肥,在整个生长期不定期叶面施肥,亩用磷酸二氢钾l00克兑水60公斤,豆荚鼓粒期用0.4%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叶面喷施2次。苗期不浇水,从分枝期到鼓粒期应及时浇水;5、防治病虫害:开花期至鼓粒期主要防治斜纹夜蛾、蓟马、飞虱等虫害;花叶病毒病等病害。
省品审会认定意见:“琼鲜豆15”鲜食大豆品种播种到采收85~天,丰产性较好,耐寒性强,中抗花叶病毒病,通过认定。适合在海南各市县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海南省农业厅
年9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怎样防治白癜风白癜风怎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