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两个酷酷的磁力贴,分别是上方的“话题”款和右侧的“箭头”款,又顺手把以前做的橘子??也改造了下。为了展示这些漂亮的磁力贴,于是乱画了一张便签(部分是橡皮章完成的)。写点什么字呢?嗯,这句不错:“CollectBeautifulMoments”(收集美妙时刻)。虽然对名包名表没什么兴趣,但我还是很喜欢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美妙时刻,于是这篇推送就有了它的名字:收藏家训练营。
我要记录的美好是最近读的两本书:《创意北欧插画实验室》(名字翻译得好垃圾)和《诗歌手册》。虽然两本书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却读出了类似的讯息。最重要的是,读这两本书时,我真是心潮澎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时刻,虽然很喜欢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但非要说出它们哪里好的时候却很难。可能,我只能笼而统之地说左边这本真治愈,右边这本简单易懂。但这种狗屁评论跟上面的垃圾翻译无异啊,真是懒惰。
原来,自己也需要重返收藏家训练营,再练观察与记录。
观
察
??最近组装的新项链,需要一只明亮的眼。
我们都是爱拍照的人,说来观察能力也不算太差吧。还有人说看我拍的动物园比自己去动物园更精彩呢。平时我也爱讲一天的趣闻给“摄影师”听,他说我讲得比他亲见的有趣。
好了,好了,别自我膨胀了,一个例子就能把我打倒在地。最近仙人柱不是开花了嘛,每天早上我都跑去阳台看它的进展。某晚我懒在床上,打算画一下它的现状。因为不想起来深度观察,就凭借记忆画了起来。先不说这个影子方向有些奇怪吧,第二天我又去仔细看了花苞,原来粉色不是在根部,而是在尖尖上??
其实,大部分人都有这个问题,看与看见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当然,也不是说,我们有必要看到所有细节,毕竟我们没那么多储存空间。但有时候,错失的可能是更值得留意的方面。
我发现最近大家非常积极地观察和记录晚霞,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为什么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呢?我猜测:1.因为它异乎寻常的美;2.因为它的广博,占据了我们的视线;3.或许傍晚的时候我们很疲惫,急需补给点美好。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又热情高涨地观察了月亮。因为李白早就号召大家在这日赏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月饼香嘛。
但是没有这些特殊情况时,我们似乎很怠惰,不那么警惕。MaryOliver在《诗歌手册》中说:
“
一首诗假如是贫乏的,很有可能是因为诗人在花丛中站得不够久—不能用新颖的、激动人心的、生动的方式去看它们,而非因为他对词语的掌握不够。
在读插画书的时候,作者总是说画画的素材来自于生活,她画了大量植物、动物、书中的人物以及身边的人物。回想一下,小时候生活在北方城市,确实没有多少花,最重要的是没有驻足观察,忙着做风一样的女子。
不过现在我有必要滚回花丛中,用简单的花朵画一个小瓶子装工具。
记
录
我也会辩解,自己是个愿意记录的人??。我常年记录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视作品;追踪自己的锻炼数据;记录每月的大事及闪光时刻;还有像今天一样,努力写推送。“摄影师”若问哪日我们做了何事,我总能快速调出记录,给出满意的答案,相当自豪。但读过这两本书后,我发现记录也是需要改善的。
图片来自作者网站
首先是记录工具的改善,书写的时候即为语言。前面为什么要诟病中文书名《创意北欧插画实验室》,是因为无论从她的国别(作者是乌兹别克斯坦裔美国人,受到不少俄罗斯文化影响),还是绘画风格,跟北欧都搭不上关系,这种就是极差的语言。当然可能出版社生存不易,非要搞个热搜的词才能自保。诗人MaryOliver也提到诗歌创造中避免使用丧失新鲜感的语言(如套路),避免陈词滥调,或者信息化的语言(如说明书)。
读这里,我想到画画中的线条和颜色也是记录的工具。??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漫画记录生活(中的糗事),画起来有些吃力,还好故事讲清楚了,还收到不少关怀。??那天我真实的模样??
其次是如何使用语言,尤其是在画画中。
开学前,时间宽裕,我做了些画画练习。第一天,我画了别人照片里的一个猴子玩偶,因为画得太丑,不好意思贴图。第二天,我照着各种冰箱贴,画了几个狗头,多少有点感觉了。
第三天,我照着贴纸画了这幅,看起来好多了。因为开学后太忙,没有坚持。
后来,我又看了很多真狗假狗的图片,然后在自己照片上画了这几只小斗牛。从这些练习,以及我对插画书作者画风的(喜爱和)观察,我发现记录无需企及%重现,而是要抓住精髓,把主要特点展现出来,这样就狗模狗样啦。
再次回到仙人柱开花盛典,这也算是九月的大事记啦。这条延时摄影实际拍摄了4个多小时,期间我除了观察开花过程,拍照记录,还读完了从图书馆借的《银河铁道之夜》,画了下面的小画,填色是后来完成的。
经过一些间断性的训练,的确我快速捕捉形状的能力增强了很多。MaryOliver很诧异,为什么学画画的会临摹大师,而学写诗歌的人不去做这种技巧练习。看来所有记录都少不得对方法和技巧的实验和练习,从而找到最好的记录方式。
第三,像MaryOliver所说,记录还应包含我们心中的动机。
“
诗歌作为古老的艺术之一,如同所有的艺术一样,都起源于地球遥远的荒野。它也开始于看、触、听、嗅、尝的过程,然后记住—我指的是用词语记住—这些感知经验像什么,并试图去描述我们内心无尽又无形的恐惧和渴望。
比如,画这幅画的目的便是继续迷失在花丛中,站得更久些,哈哈哈。
像是我在写推送,不仅是为了整理下最近的生活,记录下读过的两本书,我还希望用清楚明了的方式把这一切对我的影响写明,从而消化理解它们,进而知道接下来做什么。
我担心没有记录,这些小悸动会随风而去;我希望,自己一直有耐心坚持去记录,去收藏像??手作新耳环这样闪闪发光的美妙时刻。
表达喜欢和支持:
点击“在看”或“分享”
Kidul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