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似乎格外执着求仙问道,长生不老。从第一位皇帝嬴政开始,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每位皇帝都曾有过求仙问道的经历,前赴后继不知凡几。即便有前人死于丹毒、因此亡国也不曾放下执念。“涛山阻绝秦帝船,汉宫彻夜捧金盘。玉肌枉然生白骨,不如剑啸易水寒。”世上岂有神仙哉?秦始皇:三千童男童女加徐福东渡,有去无回,蓬莱仙山都是传说秦始皇画像《藏书·史记列传总目》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嬴政是古今中外第一位皇帝,有雄才大略,又有宏图大志,因而率领千军万马与战六国争雄,逐鹿中原。但说起求仙问道、追求长生不老,史记中也是记载颇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秦始皇影视剧,张丰毅扮演秦始皇从兼并天下、尊号大成开始,到三十八年七月丙寅,崩於沙丘平台。在位多年对仙人神药执念颇深,数次遣人前往南海,宠信方士,劳神劳力,却一无所获。入海的臣子一去不返,欺君的方士人首分离。帝王长眠,腐朽化为白骨。求仙路漫漫,后人继往开来。汉武帝:喝露水可以长生,却累死宫女汉武帝画像汉武帝追求长生不死在《史记·孝武本纪》中有很多篇幅。几乎一半的篇幅都在讲汉武帝终其一生如何宠信方士,如何劳师动众追求仙药,比起秦皇嬴政有过之而无不及。“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史记中这样描述。第一位方士叫李少君。史记中称他“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见上,上尊之”。李少君隐瞒自己真实的年龄和出生的地方,常说自己年纪七十,能驱使鬼物,人长生不老。时人争相赠送物品给他,汉武帝亦深信不疑。甚至于后来李少君病死,汉武帝也以为他是变化飞升而不是死去。然后继续叫黄、锤之人史宽舒等继承少君的方术,寻求蓬莱山及安期生。汉武帝影视剧第二位方士叫少翁。齐人少翁以通鬼神的方术进见皇上,用方术在夜间招致王夫人及灶鬼的容貌。汉武帝封少翁为文成将军。后来少翁方术日益衰微,便投机取巧欺瞒天子。汉武帝发觉,诛文成将军而隐之。以后又营建柏梁台、铜柱及承露仙人掌等。第三位方士是一位巫医。游水发根向汉武帝推荐时表示,“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传闻这位巫医治愈了天子病体,并有神异之处。但史记中记载,“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其事祕,世莫知也。第四位方士叫栾大。栾大自称神的使者,还说:“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栾大深得圣心,其待遇盛极一时。史记中记载,“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所给,连属於道。”后来前往东海,对外宣称是寻师。……卫子夫汉武帝最爱的女人敌不过仙药汉武帝本纪中太多的方人异士,足见他执念之深、用心至极。到了后来,汉武帝汲汲一生却一无所获,忍不住说道:“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终于是幡然醒悟,放下执念。唐太宗:晚年不仅喜欢武媚娘,还喜欢仙药唐太宗曾嘲笑过秦始皇和汉武帝,说秦始皇求长生被方士欺骗,汉武帝求神仙将公主嫁给方士。《旧唐书》中详细记载了这段话:“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女数千人随徐福入海求仙药,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仙,乃将女嫁道术人,事既无验,便行诛戮。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可惜到了晚年,唐太宗爱上了武媚娘,也迷恋上了长生不老。武媚娘公元年,大唐帝国打败了天竺国,俘虏了一批人,其中有一个叫罗迩娑婆的和尚,鹤发童颜。唐太宗看见了,又惊奇又羡慕,问其青春永驻的秘诀。于是这位天竺和尚谎称自己会炼制长生不老仙丹。《旧唐书》记载,“(上)使方土那罗迩娑婆于金飚门造延年之药。”传闻唐太宗是服用丹药致亡。太宗本纪中未曾记载,但在宪宗本纪里倒是提了一句:“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唐朝李商隐曾作诗《贾生》讽刺求仙问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讽有慨,寓慨于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求仙问道,轻则得病折寿、暴毙而亡,重则荒废朝政、扰乱朝纲。然而前赴后继者不知凡几。如下边这位,大家猜猜他是谁?、大明王朝地瓜说:皇帝痴迷于长生不老,跟我们天天将养生健身差不多在中国,炼丹大致可分为两种:不死药,以及炼黄金。前者是求长生,後者为求富贵。沉迷於此的人认为,金,银那些矿物的品质是不易腐烂变化的,因此,人若取其精华,当然也当不朽。而权位愈高,欲望愈大的人,就越想长生不老。同时道教的兴盛也成为了支持求仙问道的一大原因。早期道教就有养生之法,东晋初年的葛洪完成了神仙道教的理论建构工作,把炼丹成仙和药物养生更加义理化。《抱朴子》一书,阐述自己的神仙道教理论。《抱朴子》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主要便是讲神仙方药,而《外篇》则言人间得失。他肯定了成仙最佳途径,是服用还丹金液,并总结了对仙药的归类,为後世提供了理论依据。便更令人深信不疑。然,世上岂有神仙哉?玉肌枉然生白骨,不如剑啸易水寒。生尽欢、死无憾。快意人生,得过且过罢了。此外,笔者感觉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跟我们迷信养生节目和老年人买保健品是一样。大家都想获得长一点,久一点,能够享受现实世界中的幸福生活多一些。古代的皇帝坐拥万里江山,后拥三千佳丽。何等的气势和风流,死去之后谁知道能不能拥有呢,只有活的长一点,可以享乐的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