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说起明末清初的诗人,不得不提到吴梅村。他最著名的那首诗便是为陈圆圆写的《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但这毕竟是写别人的故事。而同为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和他之间的故事,则又是另一番情景。今天就让我一起来看卞玉京与吴梅村的故事。风流佳人多春思,奈何情深缘似浅。金陵城中的十里秦淮,从来都是才子名士,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数不尽的灯红酒绿,识不尽喧嚣红尘。无数的爱恨情仇,风流韵事都在这里上演。而让人最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明末的“秦淮八绝”。她们虽错入风尘,可骨子里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倔强和坚守;她们虽身是女子,却有着不输男儿的情深义重与侠骨柔情。她们一生别无他求,只愿觅得一如意郎君,然后“生同衾,死同穴”。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她们来说,也是难如登天。对于感情,她们从不听之任之,而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态度。董小宛的执着,陈圆圆的无奈,李香君的坚贞,寇白门的洒脱。但其中最让人惋惜的,莫过于卞玉京的痴情。最难消受美人恩卞玉京这个名字,取自诗仙李白的一句诗词:“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天上人间,情恨两界。她为自己取这个名字,便是为了摆脱世俗,跳出感情的枷锁。她原名叫卞赛,出身在官宦人家,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不得已与妹妹流落风尘。在这个迎来送往,以色示人的世界里,卞玉京一直保留着属于自己的清冷。她虽身处污浊之中,却不想让心也因此玷污。卞玉京性格冷淡,却独爱饮酒。也许,对于留恋江淮的男子来说,饮酒是这里女子的标配,并无惊讶之处。但对于卞玉京来说,饮酒是为了让酒的灼烧,抵消灵魂的痛苦;让酒的麻醉,使自己忘却现实的悲剧。生活不过是逢场作戏,唯有饮酒后的梦境,才是自己期望的世界。崇祯十五年,吴继善被朝廷派往成都为知县,临行前,亲友在苏州虎丘为他饯别。而卞玉京与妹妹卞敏,也被邀请前去,以舞佐酒,以琴助兴。舞罢歌停后,卞玉京便独自一人饮酒,身上的清冷气质,让她与酒席格格不入。众人酒足饭饱后,自然少不了以诗道别。卞玉京在秦淮河上,自是才貌双绝。此时此刻,难免会有人请她赋诗一首。卞玉京放下酒杯,信手拈来:“剪烛巴山别思遥,送君兰楫渡江皋。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薛涛。”一首作罢,满堂喝彩。卞玉京本该不为所动,此等恭维,她已司空见惯,并不该惊喜。然而却因一人的赞叹,让她格外留心。此人是吴继善的堂弟,名叫吴伟业,号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才气,风流,年少,潇洒,吴梅村可谓满足了卞玉京对如意郎君的所有幻想。人们常说:“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卞玉京清醒时,个性清高矜持,但在微醺之后,便会放下顾虑,展现自己特有的温柔。她借着酒劲,一步一挪到吴梅村的身边,开口便是“公子亦有意乎?”这位名动金陵的女子,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放下了所有的清高,释放着所有的热情。而吴梅村却懵住了,他不知道卞玉京此话的真实意味,是为了逗自己开心,还只是逢场作戏罢了。于是,面对卞玉京的热情,他退却了,“姑娘似乎醉了,在下不甚明白其意。”第一次表白,却被如此对待,卞玉京本该失望懊恼。可是她没有,她知道是自己冒失了。女子与人直白爱意,本就是不矜持的表现,再加上自己如今的身份,正人君子势必会望而却步。可卞玉京不想因此放弃,她想再试一试,让吴梅村知道自己真实的心独留孤心爱消亡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可对于吴梅村而言,卞玉京的爱意却有些许灼人。没过几日,吴梅村便在长干里寓所,收到了卞玉京的书简。书简上,写尽卞玉京的倾慕之情,希望可以与他相伴一生,白头到老。吴梅村看后心中一喜,却又悲从中来。他知道了卞玉京的真心,心中对她也有着一份好感。可两人之间,毕竟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吴梅村二十几岁时便已名满天下,会试一举夺魁,殿试荣登榜眼。而卞玉京再怎么洁身自好,也不过是风尘女子。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吴梅村又绝非离经叛道之人,他再怎么喜欢,也不敢挣脱世俗礼教的束缚,越雷池半步。更何况,国舅田畹要来金陵选妃,民间早有传闻,她与陈圆圆早在入选之列。一边是爱慕自己的佳人,一边是可以左右自己前程的恶人,吴梅村怎能不胆怯。他把自己的爱意压在心底,只是到卞玉京的寓所处,吹了几首曲子,便转身离去。卞玉京日夜等待,原本以为吴梅村终会明悟自己的心意,可等来的依然是曲道离别。多情总被无情伤,卞玉京本就清冷,心中那团对爱情的火焰,又能抵御几次无情的拒绝。卞玉京心中虽有吴梅村,可也深知“爱不可强求,人不可强留”的道理。只是越难动情,越是深情;越是深情,越难移情。卞玉京的心里,已住进了一个名为吴梅村的人。公元年,清廷攻陷南京,随即征召金陵教坊歌女。卞玉京虽为风尘女子,但亦有民族气节。她不愿委身异族,于是乔装道服,携一古琴,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那时已国破家亡,吴梅村再无顾虑,便多次回到秦淮河畔来寻卞玉京,可连续五六年,都一无所获。有的情,一旦失去,才知悔恨;有的人,一旦错过,便是一生。两人的真情,终究因为有缘无分,落得一别两宽。尘缘已了心思去顺治七年,吴梅村已过不惑之龄。一日,他前往钱谦益的常熟老家做客,席间不经意又谈起他与卞玉京的过往。钱谦益知道他的心思,也知道卞玉京的如今所在,于是便让柳如是邀她前来,看能否让两人再续前缘。7年时光,世间变化太多。而唯一不变的,依旧是卞玉京心中的执念。卞玉京来了,却并没有去见吴梅村,而是躲在柳如是闺房,久久不能平复心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怯吧。卞玉京不见他,不仅仅是怕物是人非,更怕自己又一次被他拒绝,被他伤心。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卞玉京思前想后,还是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的感情,只能托辞宿疾突发,与柳如是匆匆告别。吴梅村没有等到卞玉京的到来,心中充满了遗憾,也充满了悔恨。过去,她用真心等我,而我却冷漠离去。如今,再也等不到她来,也算是一报还一报。吴梅村惆怅若失,唯有将相思之情赋予诗词之中。“缘知薄倖逢应恨,却便多情唤却羞。”他写下了《琴河感旧》四首,这是他的怀念,也是他对过去的赎罪。吴梅村心心念念,卞玉京又何尝不是。吴梅村是卞玉京一生的劫,她又怎能轻易放下。不见不如相见,无情终归有情。顺治八年,卞玉京着一袭道袍,持一张古琴,特去拜访吴梅村。两人相视无言,卞玉京唯有以琴声诉说心声。琴声苍凉,却带着坚定;歌声忧伤,却透着释然。卞玉京这次是为了还吴梅村上次的等待,她要让吴梅村欠自己的,一辈子也还不清。这一次相别,两人再未相见。两人虽心中仍有彼此,但缘分早已耗尽。两人终是生错了时代,生错了家庭,虽彼此有意,却因为个中缘由,无法心有灵犀。最后,任凭一腔深情逝去,无法挽留,徒留遗憾。古道青灯悔不偿顺治十年,吴梅村被迫应诏北上,入清为官。而卞玉京被一位年过古稀的良医郑保御所收留,悉心照拂,为她另筑别室,以度余生。卞玉京开始潜心修道,读书诵经,持戒甚严。她用了三年时间蘸着自己的舌尖血为郑保御写成一部《法华经》,以作为对他的报答。卞玉京一生从未欠过他人情分,她虽为一介女流,却有着自己的傲骨与倔强。她一直隐居无锡惠山,直到十年后生命终结,也再未踏入红尘。康熙七年,年过花甲的吴梅村来到卞玉京的墓前,痛哭流涕。然后,以一篇《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为两人一世情缘画上了句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最遗憾的,不是从没有机会,而是机会来临,却没有好好珍惜。有的人,明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于是获得了幸福;而有的人,却思虑太深,最后与缘分失之交臂,追悔莫及。漫漫长路,遥遥无期。有多少人猜对了开头,却猜错了结尾,落得“薄幸萧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的结局。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如果你有幸遇见对你好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否则,错过了,便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