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40.html
云南德宏边防支队芒市大队女子侦查组。
本报记者邬春阳拍摄
提笔落字,想给她们起些好听的化名,因为即使在战友的手机备注里,她们的名字都可能不是真实的,禁毒一线,生死较量,保密是为了安全。
翻看照片,会惋惜每一幅背影,因为她们的五官不能外露,漫长滇西南边境线上,她们是禁毒尖刀,随时准备冲向危险的禁毒战场。
她们就是全国边防系统第一支以缉毒为主要任务的女子侦查组——云南德宏边防支队芒市大队女子侦查组。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德宏,毗邻“金三角”毒源,中缅边境线漫长蜿蜒,是打击境外向内地贩运毒品的前沿阵地。为便于进行特定环境下的侦查办案,也为了利于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办案,女子侦查组应运而生。
近日,记者来到云南德宏芒市边防大队,倾听侦查组的故事,感受每一位队员的飒爽英姿。成立至今,侦查组有过8名队员。记者为她们起了化名:钟丽、程雯、冯妍、冼莎莎、查璐、耿璇、边静、蒋雁,姓氏正好组成“忠诚奉献、扎根边疆”。这是她们精神最好的写照,她们如同界桩,执着守卫着脚下的热土。
化装侦查,她们是生死线上的“伪装者”德宏是著名的孔雀之乡,德宏芒市边防大队的营房就坐落金孔雀大街上。一身戎装的警营金孔雀们干练、沉着,笑容里闪烁着特有的青春与活力。
“她们都是最好的侦查员!”芒市边防大队政委杨金华的一句“她们的演技都很到位”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身处边疆前沿,芒市边防大队在禁毒工作中肩负着情报研判、线索获取方面的巨大压力。“重担下,女子侦查组充分发挥优势,频频获得重要线索,化装侦查更是拿手好戏。”杨金华说。
年的一个案件中,队员程雯装作路人接近一位驾驶摩托的毒贩,以询问时间为由,趁其不备拔掉车钥匙,和战友一举将其控制。有趣的是,毒贩始终没有发现,程雯在前期的摸排中就曾化装为服务员与他接触过。
酒店前台、普通商户、餐馆服务员……外出侦查办案时,队员们会根据现场需要扮演相应的角色。女子侦查组组长冯妍说,要随时想象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不能露馅,在组中,几乎每一位队员都经历过化装侦查时的惊心动魄。
冼莎莎在队内负责外围调查及拍照固定工作,常与队长冯妍搭档侦查,平日里也是千变万化的“伪装者”,但在她的宿舍,记者看到的是一种军事化的干净利落,被子是豆腐块,衣柜干净整洁。
身在警营,就要纪律严格。队员们常说,“平时很少穿漂亮衣服,只有外出侦查时才会根据需要打扮一下。”
采访间隙,冼莎莎小心翼翼地从树上摘下一点桂花,放在手掌中轻轻闻。不经意间,这位战友眼中可以抱起斤重毒贩的“女超人”显露出自己温情的一面。虽然工作在禁毒的生死线上,但她们平均年龄不过28岁,正是爱美的年纪,正是最好的年华。
丛林潜伏、飞车堵截只是家常便饭芒市距离瑞丽中缅边境口岸只有余公里,边境线沿线,严禁走私、严禁偷越国境线的标语随处可见,在很多地方,中缅两国甚至只隔着一条溪流、一片浅滩,狡猾的毒贩常常利用复杂的山地环境绕关避卡。针对这种情况,边防官兵路线面立体布控,遏制毒品渗透。
对女子侦查组来说,穿着厚厚的防弹衣、戴着3斤重的头盔,执行丛林潜伏任务,她们和男兵没有任何不同,严苛又危险的外勤工作也是家常便饭。
冼莎莎讲述了自己刚到女子侦查组时的故事。
年的某日,女子侦查组得到线索,一大批毒品将从境外通过小路入境,冼莎莎主动申请执行关键的潜伏抓捕任务。
等待的几个小时格外漫长。丛林里下着毛毛细雨,潜伏的草地阴冷潮湿。“长时间的蹲伏非常磨人,身边战友只能通过轻轻地触碰来互相提醒、振作精神。”冼莎莎说。
云南“十八怪”,三个蚊子一盘菜,说的就是这里的蚊虫蛇蚁个头大、毒性大。盛夏的密林中,她们要克服气候、疲惫、虫蚁叮咬等种种困难,还要保持绝对的安静。
还好,冼莎莎的这次潜伏非常成功,漫长的等待后,她亲自抓获了一名犯罪嫌疑人。更多时候,队员们彻夜的等候,也许并没有收获,但是她们的职责就是坚守。
耿璇是女子侦查组中年纪最大、入伍时间最早的一位,是所有队员的知心大姐。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常常坐镇后方进行信息研判,提供技术支持。很多时候,队友就是通讯设备里的那些声音。
“要撞了,哎呀……”年,时任女子侦查组组长的钟丽所乘车辆通过相撞的方式逼停一辆疯狂逃窜的运毒车,设备里传来的这段声音让耿璇至今难忘。
“巨响后的沉默是最煎熬的。”说起这些,耿璇哽咽了,她最害怕的就是队友受伤。
那一夜的生死时速,前方队员们共从截停车辆中搜获毒品65千克,车撞得不成样子,所幸队员们都没事。“危险面前,本能就是冲上去,我们的职责不分男女。”冯妍说。
“最害怕那一句全体人员集合”训练间隙的女子“霸王花”。本报记者邬春阳拍摄
“我家在河南,离德宏余公里”“我家在四川,离德宏公里”……女子侦查组的队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回家,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对于父母来说,她们无疑是“不称职”的女儿。
从警以来,家人团聚的所有节日冯妍都缺席了,思念她的父母偶尔会开车十多个小时来看她。有一次,家人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菜,她却突然收到了队里全体人员集合的短信,只能匆匆背起出发的行囊。
“工作有很多危险,害怕没有时间和机会对家人表达更多爱。”冯妍在日记里写道,自己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来得更快。
在女子侦查组,就连爱情也是特殊的。很多队员来自双军警家庭,爱人很多都驻守在检查站、边境口岸、边防派出所,想见一面太难了。
“都是军人,很多话不说对方也能理解也能懂。”耿璇爱人也是缉毒前线的英雄模范,在追捕毒贩的行动中被捅三刀,耿璇说自己还是在看到表彰通知时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队员蒋雁刚调来女子侦查组不久,活泼开朗的她和大队里每一位战士都能打成一片。“爱人在边防派出所,几个月才见一面,还没有和队友们在一起的时间多。”蒋雁说。
对父母,对爱人,对孩子,女汉子们总有一种亏欠。铁血柔情,她们是忠诚卫士,也是女儿、妻子和母亲。
每天弯腰多次,检查搬卸货物3吨
训练中的女子侦查组。本报记者邬春阳拍摄
怎样才能被选拔进入女子侦查组?冯妍说,工作能力、意志品质、政治素养都要过关。
记者发现,女子侦查组的队员们都有在最基层检查站、边防派出所工作的经历,都经历过基层禁毒查缉工作的淬炼。冯妍和边静甚至都来自于公安边防部队“八面红旗”之一的云南德宏公安边防支队木康边境检查站。
出于好奇,记者来到木康站,追寻她们成长的足迹。
始建于年的木康站,位于云南德宏州芒市与保山市龙陵县交界的双坡垭口处。驻地海拔米,年均降雨量约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
去时临近中午,细雨说下就下,落在操场上迅速腾起化为一层薄雾,头顶的乌云压得很低很低。
“因为驻地位于迎风坡的垭口,恶劣的环境磨练着官兵的意志。”冯妍介绍,木康站雨季特别长,气候潮湿,官兵的衣服常常都是湿的,驻守的时间长了,很多官兵都有风湿和关节炎。
在木康站,官兵每天平均执勤时间12个小时以上,查缉高峰期,需要敬礼0多次,弯腰多次,检查搬卸货物3吨。“在执勤中,女兵们与身体强壮的男兵一样,钻车底、爬货厢、翻货物,在木康站晒黑了脸庞、磨练了意志,在侦查组工作后很多查缉经验都是在这里学习到的。”边静说。
“木康是一种情怀,更是精神传承,它是云南边防儿女的象征,木康精神也是云南边防人的精神。”冯妍说,正是在这里自己学会了坚强,女子侦查组与云南边防精神一脉相承。
木康站营区门口,有一棵木棉树迎风而立,开花时红彤彤的,官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木棉花是英雄花,只要那一年的花开的好,查毒一定查的好。忠诚、荣誉、使命,光荣集体培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钢铁长城忠诚守卫祖国南疆。
云南德宏边防支队芒市大队女子侦查组。
本报记者刘翔拍摄
“岗位不能丢、职责不能丢、传承多年的精神更不能丢。”谈起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大考,冯妍表示,女子侦查组坚决拥护改革,坚决做到改革不改志、转隶不转魂、换装不换心,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执法执勤工作,力争查获更多的毒品,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的改革答卷。
采写:人民公安报记者邬春阳刘翔
通讯员谢丽勋
编辑:王文硕、李军
监制:张耀宇
新警事儿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