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白云深处南航青年深入少数民族

·白云

深处·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

白云深处团队

少数民族文化调研

Mayyoustayforeveryoung

实践简介

团队名称:白云深处实践团队

实践地点: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奇克镇边疆村、宏疆村,黑河市爱辉区坤河乡富拉尔基达斡尔族村、黑河市坤河乡胜利屯达斡尔族满族村、新兴鄂伦春民族乡。

实践内容概述:

本次项目以促进民族团结为宗旨,通过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并记录达斡尔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与历史兴衰,体察浓郁的地方特色与自然风韵;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宣传,扩大其知名度。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之花”,这首耳熟能详的旋律时刻萦绕在我们耳旁!改革开放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进一步融合交汇,形成了现在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体系。今年“两会”建议要加大口头传统典藏与文艺创作力度,搭建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平台,设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专项资金,拓宽向国际社会展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渠道。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白云深处实践团队决定去到黑龙江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更加深入性的探访与了解。

01

“黄头发白皮肤”之俄罗斯族

可爱的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族传统民居

实践过程中我们寻访了逊克县奇克镇边疆村、宏疆村,是黑龙江左岸俄罗斯族后裔较为密集的村落。村外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村内街道干净整洁,建筑大气簇新。在与当地村民交谈后,我们了解了许多当地建筑,服装等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族有着金黄的头发、雪白的皮肤,深邃的眼眶搭配上高挺的鼻梁,乍一看是典型的欧洲人模样,然而村民们却说着地道的、亲切的东北话。

顾名思义,俄罗斯族与现今的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8世纪后期至19世界末和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了中国新疆北部,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生存、繁衍,他们就是现今俄罗斯族的祖先。俄罗斯族大多数人和俄罗斯人一样信仰东正教,在我们国家的新疆伊犁、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教堂;餐桌文化方面,为了表示相互的善意和友谊,客人需要切下一块面包蘸上少许盐吃下后方可进屋,女主人在客人面前必须戴头巾以示尊重,并且使用过的刀叉必须放在盘沿上而不是桌布上等等;但随着俄罗斯族与汉族的通婚越来越多,俄罗斯族在生活习惯上也逐渐收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如春节的时候拜年请客,清明节祭祖扫墓,墓前不立十字架而立墓碑等。可以说,经过百年的同化,现在俄罗斯族的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大不相同,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中也都有俄罗斯族人的代表参与,他们积极参政议政,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为中国的民族大团结添砖加瓦。

02

神奇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壁画及图腾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呀打不尽…”在祖国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深处,除了有茂密的森林和数不尽的狍子兔子狗熊野猪,还有前面歌谣里传唱的神奇民族——鄂伦春族。鄂伦春,也称“使用驯鹿的人们”或是“打鹿人”,千百年来,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风云变幻,鄂伦春人永远在他们的一方天地里逍遥自在,他们靠大自然的赏赐吃饭,也为大自然守护着这片森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鄂伦春族不兴农牧兴狩猎,狩猎既是生存需要,也是生活乐趣。狩猎迁徙所在就是安营扎寨之处,“仙人柱”是鄂伦春族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恩赐,也对大自然抱有虔诚敬畏的心:帽子、手套、鞋子,从上到下都是狍子皮毛所做,因此他们信仰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的跳大神在鄂伦春族眼中则满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进入新中国后,鄂伦春族的产业结构由狩猎业为主转向农牧业为主,打猎的猎场逐渐缩减,住所也逐渐固定下来,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分别成立自治乡,开始正式拥抱社会主义新生活。

“白云深处”实践团队成员于7月18日探访新兴鄂伦春民族乡。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还在长期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彩文化,包括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其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当我们实践小队离开当地民族乡时,回味着鄂伦春族人讲述的自己祖先英勇捕猎的历史,能够真切体会到他们作为森林之子的骄傲与自豪,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那颗虔诚敬畏之心。

03

契丹后代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雕塑及服装

“白云深处”实践团队为了解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走进了坤河乡胜利屯满族达斡尔族村以及富拉尔基村,达斡尔族像许多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拥有自己的特色民族语言,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历史上达斡尔族能征善战,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北地区抗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是能歌善舞。总之,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达斡尔文化艳丽多姿、芳香四溢。这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达斡尔族正在执著地探索着民族发展之路。

达斡尔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莫兰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地区。达斡尔族最初定居在洮儿河附近,17世纪中叶,由于南方满族人和北方俄罗斯人的压力,他们被迫南迁到嫩江岸边,逐渐形成了现今的分布情况。达斡尔族人骁勇善战,后金时期为入关巩固后方,三征索伦,留有俗语“索伦骑射甲天下”;清朝内外战争均有达斡尔将领参与,包括著名的反抗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役;在抗日战争时期达斡尔族也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宗教信仰方面,达斡尔族同其他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一样,主要信奉萨满教,并且保留着原始氏族社会的鲜明烙印,信奉着各种各样的神灵。服饰方面,在清朝及以前,达斡尔族保持着以皮衣为主的传统服饰文化;清朝以后,由于传统狩猎经济日渐萎缩,当地的陆路交通和商品经济日渐发达,布匹绸缎得以大批量运入,布匹、绸缎、棉毛制品逐渐取代了皮质服装。传统节日方面,阿涅节是达斡尔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库木勒节,库木勒即柳蒿芽,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爱吃的食物,每年五月,成群结队的达斡尔族男女老少,深怀感恩之心,兴高采烈地去采摘柳蒿芽并欢歌劲舞,举行传统的体育竞赛。

04

吉祥满族

满族传统民居及祭祀坛

7月20日,我们探访了此行的最后目的地——瑷珲,参观了清朝时期满族与俄罗斯族合建的建筑。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取博收外来文化并善于融汇创新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在本次探访过程中,由于天气等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探访,但是村民都很热情地乐于接受采访,毫无距离感,可以说是让本次探访仍然开心十足!

满族,全名满洲族,人口总数.1万人,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二(壮族位居第一)。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原住民,在历史上是由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族一步步演化而来的。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年,清军南下入关,逐步统一全国,开始了满洲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而大家对满洲贵族最初的印象大概就源于我们从小到大不停轮播的《还珠格格》,电视剧里的皇帝阿哥们后脑勺梳着长辫子,妃子格格们头上顶着繁冗复杂但又不失精致的“旗头”,踩着高跷似的花盆底,衣服穿得是一层包一层,外形上的特色就让满族成为我记事后第一个认识的少数民族。除了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外,满族在很多领域都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但随着满汉两族的不断交融,双方的文化你来我往,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比如饮食上的“满汉全席”,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但其中山珍如猴头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再比如我们现在依旧在吃的糕点沙琪玛就源自于满族的风味小吃“萨其玛”。在传统节日方面,满族的节庆习俗同样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但也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比如满族人春节吃饺子、萨其玛,端午节却不是为了祭祀屈原而是为了健身祛病等等。现今,满族散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名人辈出,《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天后那英,著名相声演员于谦,还有“国民闺女”关晓彤都是满族人。新中国成立后,满族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当家作主,共享民族平等的权利,一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民族文化之旅悄然结束,可贵的是我们见到了俄罗斯族的勇猛强悍,也领略到了鄂伦春族的淳朴、勇敢与豪爽,看到了达斡尔族的能歌善舞,更是体会到了满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文化的多姿多彩,感谢大家和我们一起领略这些少数民族的魅力,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到当地去亲身体验!

白云深处

文字|向瑶瑶蔡钦政

编辑|宋芯茹吴佳佳

图片|白云深处团队

视频剪辑|张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ua.com/xztz/4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