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20/6113618.html
图|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的译音,意思是“杨树林茂盛的地方”。
光听名字,就足够神秘,足够吸引我们走进它。
居住在这里的鄂温克猎民被学者们称为“敖鲁古雅鄂温克”,是鄂温克民族中人数最少、最为神秘的一支,他们始终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吃兽肉、穿兽皮、住“撮罗子”,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
年,国家实施禁猎政策并投入余万元在山下为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建起移民新村和免费居所,将这个狩猎部落以生态移居的方式从山里迁出。随后的几年间,猎民们陆陆续续搬下山,但仍有一些人穿梭于大山和新居之间,在原始生活和现代文明之间徘徊。目前部落仅存多人,纯正血统的鄂温克仅剩60多人。
年,政府将新敖鲁古雅乡的开发与旅游业相结合,将整个城区建为了一个风情小镇,无论是乡政府、博物馆还是居民住宅都是精美的木制别墅,设计仿照芬兰居民住宅,屋檐面积大,倾角大,适宜北方多雪严寒的气候。如今放下猎枪的猎户们在自家开展起了旅游接待、经营驯鹿周边产品,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使鹿部落以一种和缓的方式融入了现代社会。
驯鹿文化
在年之前,鄂温克民族是中国唯一一个被允许狩猎的民族,虽然现在被禁止,但“中国硕果仅存的狩猎文化标本”的称号一直铭记在大众心中,敖乡的驯鹿文化博物馆中,大部分文化遗存以及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都是围绕狩猎文化展开的。
图|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
9年8月建成的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平米,庭院面积平米,首层建筑面积平米,局部二层面积平米。博物馆内部共分为6个展厅:历史综合展厅、狩猎文化展厅、桦皮文化展厅、萨满教文化展厅、兽皮文化展厅、驯鹿文化展厅、北极圈文化展厅。
图|敖鲁古雅使鹿部落-驯鹿苑
驯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老百姓也叫它“四不像”。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喜寒冷和潮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
图|敖鲁古雅使鹿部落-驯鹿苑
驯鹿喜食苔藓,只能在山林里生活,作为我国唯一驯养驯鹿的民族,鄂温克族人长期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大山林中,与生活在这里的驯鹿相依相伴。目前敖乡的驯鹿种群是中国唯一的驯鹿种群,有多头。由于驯鹿对环境非常挑剔,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动物园很少能看到,只有来到敖鲁古雅,才有可能体验到真正的驯鹿文化。喂驯鹿是景区内最受欢迎的互动项目,驯鹿性格温和,对于游客手中的苔藓会先用鼻子嗅一嗅是否新鲜,确认新鲜才会食用;但是,千万不要触碰鹿角,以免遭到攻击。
驯鹿一身是宝,鹿茸、鹿皮、鹿鞭、鹿肉、鹿血等等样样市价不菲,都有可用之途。虽然猎民点饲养着成群的驯鹿,却并不轻易宰杀食用,被宰杀的驯鹿只是伤残和衰老的驯鹿。
驯鹿奶产量极少,十分珍贵,所以驯鹿奶制品较少。列巴作为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传统主食,是用驯鹿奶和面后自然发酵的。敖乡景区的撮罗子中设有专门制作列巴处,游客可以进行观赏,亦可购买食用,20元一个。加入驯鹿奶的列巴质地松软,味道独特,亲自品尝,确实不错。
仙人柱/撮罗子
驯鹿适宜在原始森林中苔藓丰富的地方生活,因此,鄂温克猎民必须经常迁徙。为适应这种方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居住在易拆迁的“仙人柱”里。“仙人柱”,也叫“摄罗子”,一种贺锥形帐篷,圆形尖顶,用25-30根落叶松杆搭起来,高约3米,直径4米。夏季桦树覆盖,冬季则用带毛的驯鹿皮遮蔽,以防雪御寒。“摄罗子”顶部是一个圆洞,白天能透进阳光,晚上能看见天上的星星。门多向东或向南开,中间地上的是不熄的火塘,用以煮食和取暖。民俗村里几十个形态各异、材质不同的“撮罗子”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