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风骨大道至简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117687.html
今年一直着力在魏晋南北朝岁时节气,因所涉庞杂,所以这几个月追溯到上古先秦巫术、易学(道家易道教易儒家易等)以及《山海经》等资料,今天读完刘宗迪先生《失落的天书》,极佳。之前看了蛮多资料,民俗囊括的内容太多,光是word文档就开了多个,分门别类,但依然觉得头绪万千,无从下手。刘先生这本书给了非常棒的启迪,可谓化繁为简,直达核心。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或者就像王弼解易,“以无为本,得意忘象”了。对我来说,实在是非常棒的领悟。想起之前陈兄推荐过刘宗迪先生的《七夕》,没来得及看,接下来一定要仔细拜读一番。另外,虽然整本书都很喜欢,但最喜欢的还是刘先生在导言里说的这段话,“读解古书,尤其是像《山海经》这样莫测高深的古书,离不开考据,但是,考据要使人心服口服,就不仅要做到信而可征,即对字词、名物、制度的解释不仅要有文献上的例证,而且必须言之成理,即这种考据必须要能从道理上讲得通,因为字词的互训、词义的引申都不是单纯的语言学现象,其背后都是有历史的文化的逻辑的背景作为铺垫的。考证,就不应仅仅满足于文字的辗转相训,而更应该揭示出这种语言学关系背后的历史、文化和逻辑关联,惟其如此,这种考证才能站得住脚,让人心服口服。”对我而言,即便魏晋南北朝只是兴趣,但这样缜密的考据,也是要努力达到的方向。另外,最近在易学上也有所得。道家易、道教易、儒家易三家固然不同,但究其本质,殊途同归,侧重点不同而已;仿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以为山山不同,其实山从未变。究竟起来,《道德经》之外,我觉得《管子四篇》最好。或者再说大点,稷下道家极好,他们同时注重精神和身体层面,如陈鼓应先生所说,“稷下道家如此重视强健体魄对于一个人的修心摄德之重要性,这在先秦道家作品中显得十分突出,也是古代典籍中难得一见的”。但身心岂非一体?如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淮南子》说得好,“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偏重任何一方,都不妥当。当初我写刘伶,说他贵身忘死,是受先秦道家之影响,即在稷下。但稷下贵身也贵生,不忘死。想见它文篇形容,大心而敢,宽气而广,独乐其身,意行似天。

很好的句子。

突然想起我年少时读《庄子》,某天夜半兴来,写了首《齐物论》。现在看看,似乎仍还有点意思。

选曲:绝代剑宿

填词:谢玩玩

演唱:Sirion

鹏徙南冥,去以万里。泰山毫末,天地稊米。

大椿冥灵,千秋瞬息。彭祖高寿,朝菌何异。

百川灌雨,傲沧溟。望洋东视,美尽在己。

斥鹌腾跃,蓬蒿难起,笑煞伊、负青天绝云气。

姑射仙人,物我归一,岂有红尘乱心绪?

誉之非之,进退如一,岂辨荣辱之境?

偃鼠饮河,满腹而已,岂效田舍牛饮?

鹪鹩巢林,一枝足矣,岂效王孙,良田万顷?

南郭形化,非我无取。岂有吾汝,与万物齐?

且寓诸庸,以此自明,渺渺若然,死生同异。

此处凋零,彼物又兴。天道昭昭,寻常盈虚。

终身役役,莫不悲矣。忘年忘义,振于无竟。

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应时而来,顺理去,

哀乐无心,圣人无名。天地始,焉有名?

天地始,焉有名?

谢玩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ua.com/xztz/5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