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47304.html
静乐奇观——显字佛崖
——李建龙
显字佛崖,被誉为静乐八景之一,是静乐名山——万华山镇山之宝。
万华山,位于静乐县城东北部堂尔上乡境内,鸣水河之北,属管涔山左支脉。东接忻州,北连宁武,与芦芽山毗邻,跟天池、汾源、万年冰洞等景点联为一条美丽的旅游珍珠链。
万华山,秀美祥和。没有山势的嵯峨,却少不了蓝天绿草映衬下的穹庐般隆起的山包;没有怪石的嶙峋,却少不了令人啧舌称奇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杰作;没有沟壑的深幽,却少不了石缝间、罅隙里兀自探出的幽芳惠草;没有松涛的怒吼,却少不了烂漫的鲜花,叮叮咚咚的山泉。万华山主峰如巨人面南仰坐,两条东西向支脉如双腿向里弯曲延伸,寺院就安卧在巨人怀中。也许是造物主精心的设计吧,你来到万华山,感觉到的是一种爽目,安然,清幽。这时,你会不由的真心佩服古代高僧的慧眼:真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啊!寺院北沟有一眼不老泉,旱不涸,涝不溢,寒不冰,春秋冬夏唱着欢快的歌哗啦哗啦向南穿寺而过,滋润着一方圣土。
春天,冰融雪化,山色朗润,刚有嫩嫩的绿芽钻出地面的时候,性急的鸡鸡花(学名迎春花)早已迎着料峭的春寒打开她那紫色的大喇叭,唱出春天的第一支歌;过不了几天,有些着了急的山桃、山杏鼓着圆嘟嘟的面颊也都红红粉粉急匆匆开了起来;这时,绿油油、鼓胀胀、直挺挺的马奶子(学名马齿苋)也迎着太阳露出了金灿灿的笑容……虽然是早春,少了些蜂喧蝶舞的热闹,却不乏黄鹂婉转的啼鸣,不乏松鼠在洞穴边钻进钻出的调皮,当然还有山泉叮咚叮咚的演奏。
进入夏季,芳草滴翠,万花竞秀。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漫山遍野。有的躲在草丛里,像小家碧玉,嗫嚅踯躅,欲语还羞,好奇地,怯生生地打量着游人;有的如大家闺秀,浓妆淡抹,亭亭玉立,抓住这特好的机会,一展超群的风采;还有的如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调皮,大胆,无顾无忌,从石缝中、罅隙里、大树旁突然探出一颗头来,笑嘻嘻地看着你,好像跟游人相逗趣……这时,你会不由的放慢了脚步,甚至蹲下身来,仔细端详这些可爱的花儿。一时间,清风徐徐,蜂蝶嘤嘤,翠鸟声声,花香幽幽,你还以为踏入仙境乐园。
据说,远在宋朝的时候,就有僧人选中这块宝地,在这里建庙了。明清时代,万华山寺庙香火最为鼎盛,最多时僧侣人数高达三百余众。每年农历六月十一,是万华山庙会之佳期。这一天,方圆百十里的人们,穿红戴绿,扶老携幼,前呼后喊,齐赴万华山。从太阳出山,一直到黄昏时分,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步行的,骑驴的,坐轿的,如潮涌来;烧香磕头许愿的,赤脚扛刀还愿的,卖东西的,买东西的,比肩接踵。大殿里,钟磬声声,香烟缭绕;戏台院,声遏白云,欢声雷动;小摊旁,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小孩子们吹着刚买的、染得五颜六色的泥鸟鸟在人群中钻进钻出;老人们坐在树底下,跟重逢的亲朋故友一边嗑瓜子,一边唠家常,话桑麻;胆大些的年轻人,早引着心上人钻到树丛里、大石后倾诉他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去了……
听老人们说,当年,每到此日,佛教胜地五台山高僧都要率众徒弟跋涉几百里前来万华山敬香礼佛,切磋佛门奥秘。当年万华山寺庙的盛况可见一斑。
秋天到了,万华山又换了新装。满山红叶,像呼呼燃烧的火焰。成熟的野果,有的像灯笼,高高挂在树梢;有的像星星,在枝桠间一闪一闪;有的似珍珠,镶嵌在溪边草畔。香喷喷的沙窝窝,油津津的毛针、松籽,甘绵的刺梨、山杏,酸甜的沙棘、玫瑰果……你随手采摘尝一尝,一股香甜直逼心脾,你不禁会怀疑:王母娘娘的蟠桃也不过如此吧!
冬季来临,白雪披山,银装素裹。高松显翠,绿波滚滚。落尽了叶子的沙棘树,挺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红玛瑙,一丛丛,一簇簇,像迎寒怒放的腊梅。沿着弯弯的山路望上去,皑皑白雪上,浓浓绿荫中,一角红墙赫然而出,飞檐翘脚,如巨龙临空。这时钟声悠扬,香烟缭绕,又是多么令人神醉的一景。
然而,最让你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一定是那传说中神奇的显字佛崖。
请不要着急。你沿着蜿蜒的小径从息神滩上山,踏入山门一二百步,抬头向西北望去,在一处不高的山头上,三块巨石叠摞而起,上小下大。初看,像人形,再仔细打量,分明方面大耳,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圣佛如来!神通广大、威力无穷、大智大慧的如来佛端坐在山头,千百年来就这样慈祥地、默默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不畏严寒,不畏酷暑,不畏风霜,不畏雨雪。是在给善男信女们传佛讲经?还是在为辛苦劳碌的大众祈祷作法?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
释迦牟尼证悟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为了挽救苦难中是人们,为了使他的思想学说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便开始了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
是圣佛选择了祥和的万华山,还是秀美的万华山吸引了慈悲的圣佛?一段奇缘演绎了一段千年不醒的梦。
望着圣佛乐呵呵的样子,他的劝世真言在我们耳边轻轻回响: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刹那便是永恒。
一时间,什么高官厚禄,什么荣辱得失,都风吹云散;红尘中的钩心斗角,离合悲欢都消散的无影无踪。
在圣佛石稍后,一座玲珑的凉亭——卧佛阁兀然而起。清风徐来,朵朵白云如莲花般盛开。每每人们还没有上得山寺,但心神早已进入佛家圣境了。此景被人们雅称为——如来蹲顶
圣佛石往前大约三百米,隔一条小溪,一块宽约3米,高约10米,如斧劈般平整的天然花岗岩巨石,矗立在小溪的北岸。其上,几块不规则的大石头或卧或立,或俯或仰,或凸或陷磊叠而起,石缝间一些不知名的灌木蓬勃丛生。其下,汉白玉栏杆精巧地围了一圈。这就是天下奇迹——显字佛崖!乍一看,就是一面大石壁,壁面光光的,没什么奇特之处。可是,每到下雨天,尤其是阴雨连绵的日子,崖面上有时会突现两行并列的酷似毛笔书写的灰白色楷体大字----南无阿弥陀佛,每字约30公分见方。石壁越湿,字迹越白,越清晰。每到此时,不用说你身临其下,即使是从对面的路上经过,隔着很宽的溪沟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若是在晴天的时候,欲睹此奇景,你须亲临石崖下,蘸小溪的水,湿润石壁,方可一睹神奇,但字迹不如阴雨天那样清秀。水渍渐干,字迹渐褪。字从何来?褪归何处?游客都呆呆地望着石壁出神。曾有人以石击字,字面上的石片脱落,但字形、颜色却丝毫没有变化,依然那样清晰。古人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说法,但谁能知道这两行字迹“入石”有多深呢?真神异啊!
更神异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欣赏到这一奇景。有的人淋着大雨,踏着泥泞,决眦裂眶也一无所获;有的人在石壁上泼了好多水,脸几乎要贴着石壁,连半个字影也没有见到。老人们说,欣赏佛迹的幸运,只属于那些向佛的人们,虔诚的人们,善良的人们。于是,大家私下里这样议论,这种幸运,莫不是蹲坐在山头,笑看着芸芸众生的如来大佛对善男信女的赏赐?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放羊娃吆着一群羊在山坡上吃草。碧草挺翠,野芳斗艳,溪流淙淙。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洁白的羊群确似飘荡在山间的朵朵祥云。放羊娃唱着山歌,甩着响鞭,潇洒地指挥着他的羊儿们,就像是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更像是指点江山的国王,一时间早忘记了生活的艰辛,牧羊的苦累。
忽然一阵如梦似幻的音乐飘然而至,悠悠的馨香阵阵袭来。怎么回事呢?放羊娃不觉一惊!他诧异地打量打量四周,然后提着鞭子,满腹狐疑循声而来。当他走到沟底的时候,不由的惊呆了双眼!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到这里放羊不知道有多少回了,往日深深地嵌在大山里的石壁,不知什么时候像门一样敞开了!顺着大开的石门往里望去,绿草丰茂,鲜花遍野;溪水泠泠作响,鸟儿嘤嘤成韵;颗颗劲松争高直指,树树桃李垂涎欲滴;幽幽的香味几乎把五脏六腑都要融化了。一条山石铺就的小径在花木的掩映下蜿蜒而去,只听得人语隐隐作响,不见此中一个人影。
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好地方?
放羊娃一激动,急忙吆赶他的羊群,涌进了这片“世外桃源”。只听吱嘎嘎一声,这扇石门骤然关闭,从此再没有开启,深深地嵌进了大山里,只是平整的门板上多了这么两行神奇的大字——南无阿弥陀佛。
是放羊娃为了独享安逸,怕别人打搅了他的“桃源”,扰乱了他的王国,而关上此门?还是放羊娃发现了佛家秘境,践踏了佛家圣地,打破了佛家的宁静,佛家因此闭门?多少年来,人们只能望着这神奇的佛迹,搔首沉思。
显字佛崖旁边是一条小溪,夏秋时节,两岸幽草依依,清粼粼的溪水,哗啦哗啦奔流而下。也许是为了给神异的显字崖再增加一份情趣吧,小溪流到显字崖面前,竟形成一道瀑布,水小的时候,虽没有飞流直下的壮观,但细流涓涓,叮咚叮咚,像谁在弹奏悦耳的琴弦,像谁在舞弄一条条白练;如遇到雨天,溪水暴涨,涛声喧天,飞珠溅玉,银河天落,彩虹飞架,显字崖又是一番云蒸霞蔚的神美景象。
有诗叹曰:
两行墨宝,一句真经,
佛家宗旨为善哉;
清凉胜景,美丽传说,
神奇石门几时开?
多少年来,无论是显宦高僧,还是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清代静邑知县赵尔丰、静邑署事赵梦麟曾多次涉足,挥毫留志。
年5月20日,静乐县政府召开座谈会,审定了显字佛崖为新的“静乐八景”(天柱龙泉、神烟风洞、巾岩濑雨、文峰凌霄、悬钟神韵、显字佛崖、太子灵蛇、千佛净居)之一,时任县委书记杨存虎特为显字佛崖吟词以志:
如梦令·显字佛崖
浓雾缭绕滴翠,
古寺残垣断碑,
山雨显佛迹。
峭壁清凉月醉。
无寐,无寐,
静悟禅思社稷。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保护这一神奇景观,如今人们在显字崖顶上修建了漂亮的“显字凉亭”。红柱,飞檐,碧瓦,在茵茵绿草的掩映下,远远望去,如彩凤临空,好像惠鸟也想要一睹佛崖神奇。显字佛崖底边靠近小溪的地方,能工巧匠铺设了石砌的台阶,加装了光洁的汉白玉栏杆,这些举措,既增加了景致又起到了安全的作用。
从神奇佛崖往前走就到了玉帝庙。这里原是一片寺庙建筑群,曾住有僧众二三百人,可惜毁于后来的战火及文革。
在玉帝庙后面五十多米远的东北面的缓坡上,绿草幽花簇拥着一块断面平整、约5米见方的花岗岩巨石。光滑的截面上一条40多公分长的黑背大鲤鱼,尾向西,头朝东,正悠闲地前游。你细看,肚皮稍稍泛白,脊背则墨中发绿,鳞片层层,眼睛鼓突。你再凑近了看,尾鳍似乎正在一摇一摆,口中吐气吹出的气泡正咕咕上升,好像受了你的惊吓似的,令人忍俊不禁,心爱至极。古人美其名曰“鲤鱼蕴石”。
鱼戏石中,已经令你连连啧舌,更令人惊呼的是你居然在神奇的万华山发现一群只有在极地才会见到的可爱的企鹅!
在玉帝庙的背后半山腰平缓处,有三块巨石并列着,稳稳当当地立在那里。当你站在佛玉桥,举头南望,眼中的景象令你惊诧不已。三只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企鹅背东面西,虔虔诚诚地注目着大庙,像在欣赏朝拜的人群,像在倾听僧侣们诵佛念经的声音。千百年来,风吹日晒,痴心不改;冰霜雪寒,初衷不移。其心之诚,其意之痴,令善男信女深深敬羡。这就是万华山鼎鼎有名的“企鹅朝佛”。
胜地万华山,期待着你的光临!
作者简介李建龙,年出生于静乐县堂尔村。年毕业于忻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从小喜爱文字,工作之余,常以写作自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