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秒爬上3米高的墙,30秒撂倒一米八的彪形大汉。
她,每天练武5小时,冲拳断筷,赤脚踢榴莲。
她,貌美如花,不要彩礼,不要房子,却无人敢上门提亲。
她叫杨慧,一个无人敢爱慕的霸王花。在她心里,嫁人不重要,练武才是最重要的,她是实打实的武痴。
杨慧是云南保山的农村姑娘,从小喜欢舞刀弄棒,在村里人眼中,是个“不是小子胜似小子的假小子”。
后来父母将她送进武术学校,刚开始练习武术基本功时,十分辛苦,别的同学都在叫苦不迭,杨慧却如鱼得水。
只因她期待着自己,能在日日操练中,像武侠电视中的英雄一样,仗剑天涯,打抱不平。
因着这个英雄梦,杨慧从武术学校毕业后,依然每天不间断地练武,这让她在同龄人眼中,俨然像大哥一样威武。
年,杨慧17岁,赶上了县里招义务兵,她果断报名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通信兵。
在部队里,她有着武术功底,又早已习惯了艰苦的操练,当大部分新兵都还没有适应严苛的训练时,她已经凭着优异的表现,当上了班长。
彼时杨慧十分开心,自己所热爱的武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如果可以,她想就这样扎根于军营。
但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年迈的奶奶重病在家,无人照管,两年义务兵服役期结束之后,她就只能告别军营,选择复员回到了老家。
不过就如当年武术学校毕业后,杨慧选择坚持练武一样,如今离开了军营,她依然不会放弃练武。
尽管杨慧十分清楚,武术在农村老家,几乎毫无意义。
但武术是她坚定不移的梦,而且随着成长,杨慧的这个梦,早已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家里人原以为杨慧喜欢武术,只是小孩子的调皮心性,长大后就会成为规规矩矩的大姑娘。
却不想杨慧退役回家后,对武术的热爱只增不减。
她每天要照顾奶奶,做农活,还能雷打不动地坚持练武5小时!
家里没有专业的训练场地和工具,但河边沙地、家里阳台、荒山草地、镇上广场都是天然的训练场地,身边可见的大部分东西,都能做为训练的工具。
杨慧将村头的木桩收集了起来,然后布置在荒地里,就做成了梅花桩训练场;
她又费尽心力,把废弃的轮胎搬回家,再按照重量分类,当做负重训练的工具。
一切准备妥当,她开始站在梅花桩上,有时金鸡独立数十分钟,有时扎马步数小时,有时负重俯卧撑数百个,有时耍一套虎虎生威的军体拳……
她也经常在晨间,背着上百斤的轮胎绕着村子越野跑;或是在镇上广场里,旁若无人地倒立下石阶;偶尔还会把榴莲绑在树干上,赤脚狂踢;有时则扛着一人都抱不过来的木头,稳稳地深蹲起;又或是双脚倒挂于林间树干上,快速仰卧起坐……
总之,部队里有的训练项目,几乎都被杨慧复制到了村里。
到了农忙时,训练时间无法保证,她便接过牛的日常工作——耕地、拉车全都自己上,以当做每日必要的力量训练。
村里人实在看不明白,一个娇俏俏的大姑娘,为什么要如此毫无形象地折腾自己,而且持续到如今,已经整整7年了。
其实杨慧刚开始在村里训练,吸引了无数人围观时,就有人问她:你现在已经没有当兵了,每天辛辛苦苦地练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杨慧每次都一本正经地回答:脱下军装,自己还是一个兵。
村里人或许不会明白,两年的部队生活,让杨慧对从小就有的武术梦,有了更明确的信念——她要像疆场男儿一样,保家卫国。
所以不论在什么地方,她都严于律己,时刻准备着,在国家有需要时,能够“有召必回”。
村里人听了杨慧的回答,似懂非懂地一笑而过,可家里人却因为她天天练武,百结愁肠。
因为对于大部分传统的农村姑娘而言,20岁左右正是谈婚论嫁的好时机。
但对于所有人而言,杨慧那一身,起早贪黑练就的钢筋铁骨腱子肉,已经成为了村子里的独一份!
她冲拳能断筷,徒手能掀翻斤的大轮胎。这样强大的力量,村里男生见了,都连连称赞,自叹不如,却无人敢对她,生出爱慕之心。
杨慧自己,也曾笑着说过:谁娶了我,不要彩礼不要房子,还能拥有免费保镖,只要你抗揍。
此言一出,更无人敢上门提亲。
家人急得上火,杨慧却对此不甚在意,依然一心一意地练武。
心有热爱和坚定的信念,她早已无惧于世俗的一切束缚。
杨永清在《电台十年》里说过:“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我的爱好就是我的工作。”
杨慧退役后,也尝试着把所学化为生活所用,为此,她先后到学校担任过体育老师,到健身房做过健身教练,还敢想敢做地开过武馆。
只不过习惯了部队的严苛训练之后,不管是体育老师、健身教练或是武馆师傅,对于杨慧而言,都显得“业余”——它们并不能达到她日常对自己的训练强度要求,所以每份工作,都没能成为她的归宿。
直到她遇到了短视频。
年,杨慧过23岁生日时,朋友送了她一台相机。
而这一年,也是短视频正兴起的元年。
杨慧摆弄着相机,拍了一段自己踢腿的视频后,随手上传到了短视频社交平台。
那时她没想过,这个分享自己训练生活的无心之举,竟吸引到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