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繁昌区新港镇的清晨,天气微凉。新港镇新东村铁冲自然村的果树种植户邢一龙走出种植大棚时,竟一头汗水。“我们正在更换火龙果品种,新品种的产量能达到每亩斤。”邢一龙说。
顺着邢一龙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大棚里工人们正在种植种苗。另一边,一排排酷似仙人掌的火龙果树枝条茂盛,一个个小灯笼状的果实挂在低垂的枝头上。
今年59岁的邢一龙,有着30多年的果树种植经验,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我年开始尝试种火龙果,可惜‘全军覆没’;年,再次试验,最后也失败了。”邢一龙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主要是方法不对,水土不服。”
种植火龙果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邢一龙虽然从小跟种植“打交道”,种桃种藕是行家里手,但种植火龙果还是头一回。因此,在种植火龙果的初期,遇到不少困难:果苗怕冷怕虫害,果苗发育过程有病等,都让他一筹莫展。
虽然连续遭遇了两次失败,但是邢一龙依然对火龙果“痴心不改”。“我就是看中了火龙果产果期长,经济价值高。”邢一龙说。
年3月,邢一龙承包了村里的土地和水塘共亩,开办家庭农场。除了种植冬桃、莲藕、莲子外,还专门用6亩地建大棚,种起了火龙果。他潜心学习火龙果种植技术,不仅去外地实地学习,还高薪请来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学习别人的经验不能盲目照搬,要因地制宜。请技术人员来,就是帮助解决我们当地天气和土质对火龙果种植的影响。比如我们用上了双层的大棚来保障温度,另外对土质也进行了改良,以适合火龙果的生长。”邢一龙说。
很快,邢一龙就摸索出一套在当地种植火龙果的经验。
这次,火龙果终于在邢一龙的种植大棚里落了脚。年邢一龙乘势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亩,年更是扩建为两个大棚共16亩。在种植过程中,邢一龙一直秉承绿色生态的原则,坚持使用绿色有机肥,如鸡粪、菜子饼等,为此,他还建了一个立方米的肥料发酵池。
红彤彤的火龙果给邢一龙带来的不仅是种植成功的喜悦,还有经济上的收益。
“我家的火龙果,基本不拿出去卖。”邢一龙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