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栗、杏、枣)之一。河南省新郑市是枣的故乡,红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红枣的名气由来已久,“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红枣味甜、性温,是补血健脾美容的滋补佳果。新郑红枣以皮薄、肉厚、核小、味甜等特点受到人们青睐,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史料记载,新郑地区已经有八千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年前的碳化枣核,说明当时在新郑一带,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大枣。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jīng]”的诗句。新郑红枣的发展历经了四个大的时期:一是在明朝,内阁首辅高拱为回报家乡,下拨大量资金鼓励新郑发展红枣种植。二是在清朝,新郑的县令发现大枣在大灾之年有救人活命的重要作用,便鼓动人们种植红枣。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新郑地区为封沙育林,大力推广枣树种植。四是在改革开放后,大枣逐渐成为新郑的支柱产业,并伴随着国家治沙工程的扶持,红枣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新郑市对发展大枣产业尤为重视,发展模式更趋区域化、规模化、科学化,因地制宜、科学生产。枣树是新郑的市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新郑红枣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另外,大枣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枣树的叶、花、果、皮、根、刺皆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等。“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就是大枣健康养颜的真实写照。新郑大枣的早熟品种有六月鲜枣、奶头枣、八月炸枣(又名落花红)等。这些品种,皮薄肉脆,甜蜜多汁,宜鲜食。中熟品种有灰枣、鸡心枣、齐头白枣、铃枣、等。其中灰枣和鸡心枣为主栽品种,其面积和产量均占枣树总面积和枣总产量的99%,为枣中之珍品。晚熟品种有九月青枣、马牙枣等,产量高,甜蜜多汁,鲜食最佳。目前,新郑已成为全国枣产品集散地,树立了红枣品牌效应。市内枣产品加工企业众多,生产了香酥焦枣、人参蜜枣、枣莲王饮料、好想你枣片等产品。其中,“好想你”品牌深入挖掘红枣文化,打造了红枣片、红枣粉、红枣茶等多种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让更多人认识到了红枣的价值。通过创新升级,延长产业链,红枣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有力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